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4篇
  21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勤奋研究,终创全生料菌砖式栽培法在长期的食用菌栽培工作中,钟飞翔深感传统栽培技术的高温灭菌、发酵翻堆、叠墙覆土保湿等工序烦琐,工作量大,且发酵后的稻麦草营养损失大、水分少,导致食用菌栽培产量不高。为此,他立志改变这种现状。在经过百余次的实验后,一种全新的食用菌栽培新技术——稻麦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电力系统二次装备硬件开发中关键零部件的快速实现方法,从设计到工艺进而再到生产及检验的并行生产,整个产品开发过程均用PRO/E软件来实现从设计——虚拟制造——检验——样机加工,为整个电力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蚕桑产业,使蚕桑成为村民的"摇钱树"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蒙自市草坝镇蚕桑科技示范园占地面积40 hm2,是一个集蚕桑科研、实践教学、成果孵化、新品种展示、技术示范和推广于一体的规模较大、功能齐备的综合性现代蚕桑高新科技示范园.园区主要栽种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以下简称蚕蜂所)选育的"云桑5号""云桑6号""云桑7号""云果桑2号"等桑树优良品种及"云长果桑2号"等一批具有应用价值的桑树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农田氨挥发及其消减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杉  吴胜军  王雨  周文佐  程辉  叶飞  黄培  黄平 《土壤》2014,46(5):773-779
从分析农田氨挥发的机理入手,在分析国内外氨挥发研究现状的背景下,综述了三峡库区农田氨挥发受气候、土壤理化性质、田间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其消减措施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应将农田氨挥发作为库区气态氮损失的研究重点,同时在研究方法、时空尺度、地域特殊影响因素,以及消减措施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6.
1桑树芽瘿蚊吸食桑芽顶芯的害虫之一,双翅目,瘿蚊科。学名为Diplosis moricola Matsumura,别名桑瘿蝇。成虫形态似蚊,淡黄色,体长1.5~2.0 mm,雌比雄稍肥大。触角链珠状,14节,雌虫鞭节为圆筒形,各节具放射状刚毛两圈;雄虫鞭节分为两小结,呈哑铃状,各小结上分别具放射状刚毛和环  相似文献   
7.
6种杀虫杀螨剂对桑树及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0.8%阿维·哒螨灵乳油、40%丙溴·辛硫磷乳油、90%灭多威可湿性粉剂、24%溴虫腈悬浮剂、40%辛硫磷乳油、73%炔螨特乳油,按不同浓度在夏、秋两季分别喷施桑树,用药后5、8、11、14d的桑叶饲喂家蚕。结果表明:2次喷施均未对桑树产生药害;除90%灭多威WP1250、2500和5000倍液处理区有中毒蚕、死蚕外,其它药剂处理区均未发现中毒蚕。用多数药剂喷施后5~11d的桑叶饲喂家蚕,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药后14d的桑叶对家蚕和茧质无明显影响。因此,在桑园中防治害虫时要严格按照推荐浓度来施用药剂,且尽量在喷施14d后采叶饲喂家蚕。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因营养价值高、耐储藏而深受人们喜爱。通过设置氮肥总量控制试验,优化马铃薯氮肥施用量。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马铃薯的株高、长势、单株结薯重和产量均有较大的影响;全生育期施尿素450 kg/hm~2(底施80%、盛花期施20%)、普通过磷酸钙600 kg/hm~2(一次性作底肥施用)、硫酸钾150 kg/hm~2(现蕾期一次性施用),马铃薯的经济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均达最佳,鲜薯产量达到41 370 kg/hm~2;氮肥施用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产量下降。同时,不同施肥条件下,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产量均高于不覆膜。  相似文献   
9.
黄平 《海鲜世界》2004,(1):53-54
我国出产的经济鲀类较多,有暗纹东方鲀、星点东方鲀、条纹东方鲀、虫纹东方鲀、紫色东方鲀等。鲀类全身是宝,肉可食用,皮可制明胶、皮革,肝可熬油,肝和卵巢可提取制造镇静剂、农药的毒素。河鲀多以鲜食为主,其卵巢、肝脏、血液等均含剧毒,稍有不慎,则有中毒的危险,事关人命,所以有禁止销售、食用河鲀的规定。但由于河鲀味道实在腴美无比,引得食客“奋勇”食之,致  相似文献   
10.
背角无齿蚌人工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地食用蚌有背角无齿蚌与圆背角无齿蚌两种。两者相比背角无齿蚌内脏团肥大,可食部约占体重的25~33%,因而成为主要食用蚌。以其肉为原料加工而成的营养丰害、味美可口的菜肴在一些地方享有盛誉。但时至今日,人们食用的背角无齿蚌仍依赖于野生资源。随着河蚌食用价值的提高,捕捞强度日益加大,加之水环境恶化,资源再生力下降,长此以往,河蚌将会和其它名特水产品一样枯竭。为了保护食用蚌资源,打下增养殖的基础,我们开展了背角无齿蚌的人工繁殖技术探索。首批繁殖获得养成幼蚌40万只,有关介绍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