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22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35篇
  25篇
综合类   184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168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产业扶贫是解决当前贫困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本文针对当前美姑县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美姑县肉牛养殖业发展缓慢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改善美姑县肉牛产业发展的对策,助推美姑县百姓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2.
旨在研究发酵全价饲料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粪便臭味物质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评价发酵全价饲料在生长猪上的应用效果。试验以乳酸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为发酵菌剂,对全价饲料进行3d厌氧发酵,制备发酵全价饲料。选取体重22kg左右的生长猪9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30头猪,分别饲喂无抗饲料、含抗生素饲料和发酵饲料,体重达到40kg左右时,测定各试验组动物的生长性能;采集新鲜粪便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粪便中挥发性臭味物质的含量;利用16S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粪便菌群区系变化。结果显示:1)全价饲料经发酵后,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1),钙(P0.01)和总磷(P0.05)含量显著降低,pH显著降低(P0.01),乳酸菌数量达到9.67lg cfu·g~(-1),乳酸含量达到421.67mmol·kg~(-1)。2)动物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喂发酵饲料显著提高了生长猪的ADFI和ADG(P0.05),降低了F/G和死淘率(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发酵饲料显著提高了生长猪的ADFI(P0.05)。3)饲喂发酵饲料组的猪粪便中吲哚含量显著降低(P0.05),粪臭素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降低,甲酚含量升高。4)发酵饲料还提高了生长猪粪便菌群的丰度和和多样性,其中门Tenericutes、Saccharibacteria,属Clostridium、Turicibacter、Mollicutes、Anaerostipes、Acetitomaculum的相对丰度升高;属Lactobacillus、Streptococcus、Rikenellaceae、Megasphaera、Oscillospira、Mitsuokella、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降低。综上,发酵全价饲料提高了生长猪的生长性能,降低了粪便中吲哚、粪臭素以及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提高了粪便中对甲酚的含量,改变了粪便微生物区系。  相似文献   
3.
4.
腐蹄病也称为指(趾)间蜂窝织炎,是由坏死杆菌和节瘤拟杆菌协同感染引起奶牛趾间皮肤及深层软组织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蹄部组织的化脓坏死性分解、腐败恶臭和角质形成受到破坏为主要特征,舍饲牛群蹄病的发病率达30%~40%,是仅次于乳房炎和生殖系统疾病的第三大疾病。比其他疾病的淘汰率高4%以上。本病可引起奶牛泌乳量和繁殖力下降。腐蹄病的发生与营养、疾病、管理、遗传等因素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百色地区加大农机投入支援“双抢”工作黄健百色地区由于今年受到40年最旱,30年最寒,20年最阴的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早稻成熟推迟了半个月的时间,给“双抢”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晚稻抢上季节的重任寄托在农机上面,提出农机要在“双抢”中唱主...  相似文献   
6.
中国甘薯青贮及其对生长肥育猪饲用价值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甘薯中加入添加剂A、B、C、10%酒糟及20%麦麸,均匀混合后,用双层塑料袋密封保存,并于0、2、4、6、9、25周采样测定:微生物数量、PH值、粗蛋白质、真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钙、磷等,并感观鉴定其颜色、气味,第9周分析氨基酸。结果表明:青贮甘薯由于在发酵前加入了麦麸、酒糟和特制的添加剂,其干物质、粗蛋白质、真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总磷和氨基酸等均较甘薯有大幅度增加,营养价值有较大提高;随着周龄增加,青贮甘薯中脂肪含量逐渐增加,PH值逐渐减少,而其它成分变化不大。青贮甘薯中微生物数量,在12周时便基本不能检出,且PH值均低于4.2,品质达到B级以上。用15kg左右的长×荣F1杂交去势仔猪6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头,每圈4头,进行了青贮甘薯对生长育肥猪饲用价值评定试验。试验各组分别加入风干青贮甘薯0%、20%、40%、60%,调节各组基础饲料配方,使每组日粮营养水平相同。结果表明:随着青贮甘薯用量增加,猪的日增重变化无显著差异;精料采食量减少,但风干物质采食量增加;精料料肉比降低,但风干物质料肉比增加;单位增重饲料成本生长阶段以20%组,育肥阶段以60%组较低,可分别提高效益0.76%和7.02%。  相似文献   
7.
病原检测基因芯片应用及在水产病害检测的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拉  黄健  杨冰 《海洋水产研究》2008,29(1):109-114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作为生物芯片技术发展中最完备的一个分支,基因芯片以其高通量、高灵敏性、高特异性的特点,在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检测和鉴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基因芯片的原理和作为检测手段的优越性,并综述了基因芯片技术在细菌和病毒检测方面的应用,分析了现有水产动物病原检测技术,提出了在现有水产动物病原生物信息学的基础上,研发水产养殖动物病害诊断基因芯片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真蛸人工繁殖初步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2005年春、秋两季在福建省大成水产良种繁育试验中心开展了真蛸(Dctopus vulgaris)人工繁殖初步试验.引进本地海区真蛸亲体48头,获得受精卵216万粒,孵化出幼体139万头,在春季成功培育着底幼蛸121头.开口饵料配置试验表明,卤虫无节幼体、轮虫、桡足类可作为真蛸幼体的开口饵料,以卤虫无节幼体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利用雨生红球藻这一微藻资源,研究虾青素低温抗氧化的萃取技术。本文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研究了雨生红球藻粉超微粉碎后细胞壁的结构变化,确认破壁的最佳条件。采用超临界CO2对其进行萃取,运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萃取工艺条件,并对萃取后的精油逐个进行GC-MS分析其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60目,萃取压力42 MPa,萃取温度47℃,萃取时间120 min,液固比1.6,在此条件下,虾青素在藻粉中的提取率可达1.23%,在萃取物中提取率为4.84%。然后将响应面不同条件得到的萃取物进行GC-MS分析,可知当压力40MPa,温度55℃,液固比为1,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最高为155.1 mg·g-1;当压力45MPa,温度45℃,液固比为2,多不饱和脂肪(PUFA)含量最高为132.05 mg·g-1。  相似文献   
10.
基于弱约束的四维变分方法和陆面过程模式发展了一个地表温度的陆面数据同化系统。本文反演了地球静止业务环境卫星(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GOES)的地表温度,并将反演的地表温度同化入陆面过程模式,改进陆面过程模式中地表水热通量的估算精度。以弱约束的变分方法通过在代价函数中增加弱约束项代替陆面过程模式动力方程组中存在的模式误差,构建新的代价函数并对其优化,从而改善模式中显热与潜热的估算精度。将GOES地表温度与实测地表温度进行比较,其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试验中的观测误差。选择美国通量网AmeriFlux中2个主要农业站点的气象和通量数据作为试验数据,对同化系统进行驱动和验证。结果表明同化后的地表温度、潜/显热估算精度均有提高。其中,各站地表温度RMSE平均仅为1 K,显热通量平均RMSE下降22 W/m2,潜热通量平均RMSE下降26 W/m2。因此结合陆面过程模式的弱约束变分方法同化GOES反演温度产品估算近地表水热通量的方法是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