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菊花病虫害防治化学农药减施替代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菊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菊花病虫害严重制约着菊花的产量和质量,传统化学防控手段存在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弊端,化学农药防治减量替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发展可持续农业的必然趋势,对菊花高产、优质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菊花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基础上,从农业防控技术、物理防控技术和生物防控技术3个方面对近年来我国菊花病虫害化学农药防治减量替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菊花的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小菜蛾对唑虫酰胺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小菜蛾对唑虫酰胺的抗性风险,为唑虫酰胺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用唑虫酰胺对小菜蛾进行抗性选育,并应用域性状分析法,研究了小菜蛾对唑虫酰胺的抗性现实遗传力(h2)和抗性发展速率。结果表明,连续筛选前13代(F0~F13),小菜蛾对唑虫酰胺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24 9;停止筛选2代后,再连续筛选11代(F16~F26),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83 4;整个26代筛选期间,现实遗传力为0.167 2。当h2=0.167 2时,在致死率为50%~90%的选择压力下,预计小菜蛾对唑虫酰胺的抗性增长10倍需要15.0~6.8代,表明小菜蛾对唑虫酰胺产生抗性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3.
6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其发生程度有加重的趋势。为有效地防治该病,对6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的防效最好,对芦笋茎枯病防效为64.30%~74.85%;30%苯醚甲环唑乳油和2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次之,其防效分别为61.90%~72.66%和61.12~71.25%;30%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防效为57.07%~67.37%。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差,其防效分别为24.48%~34.99%和22.37%~29.85%。25%吡唑醚菌酯乳油的增产率最高,有效成分用量300、400、500g/hm2的增产率分别为19.84%、22.08%、23.66%。30%苯醚甲环唑乳油次之,有效成分用量300、400、500g/hm2的增产率分别为19.32%、20.77%、22.14%。2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和30%醚菌酯悬浮剂的增产率相对较高,为15%~20%。对照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增产率均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5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对棉花蚜虫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及其安全性,为生产上使用推广提供指导.[方法]以当地常用药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为对照药剂,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了5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75,60,45 g/hm23种剂量对棉花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5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3个剂量处理药...  相似文献   
5.
6.
为明确群落多样性指数在增强稻田生态系统抗性中的作用,运用线性相关性分析法,采用扫网、吸虫器和目测3种调查方法,对有机稻田和化学防治稻田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植食类、捕食类亚群落的发生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3种调查方法中有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植食类害虫发生量均呈负相关,2010年扫网法和2011年目测法的结果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7和-0.79;化学防治稻田中二者无显著相关性。有机稻田和化学防治稻田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捕食类亚群落发生量均没有显著相关性。表明农业措施对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与植食类亚群落发生量之间的相关性会产生直接效应制约,而对其与捕食类亚群落之间的相关性无直接效应制约。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有机稻田和化防稻田中稻飞虱与其主要天敌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扫网法取样下有机稻田中稻飞虱与主要天敌类群的生态位重叠值平均值(0.4061)大于化防稻田(0.3190),有机稻田中主要天敌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平均值(0.6083)大于化防稻田(0.4790),有机稻田中稻飞虱时间生态位宽度(0.3383)小于化防稻田中时间生态位宽度(0.3937);2011年扫网法取样下有机稻田中稻飞虱与主要天敌类群的生态位重叠平均值(0.3789)大于化防稻田(0.3108),有机稻田中主要天敌类群的生态位宽度平均值(0.3784)大于化防稻田(0.3281),有机稻田中稻飞虱时间生态位宽度(0.2365)小于化防稻田中时间生态位宽度(0.3182)。这表明有机稻田生态系统相比较于化防稻田生态系统而言,在时间生态位层面是通过影响稻飞虱和天敌类群的生态位宽度指数及其天敌与稻飞虱的生态位重叠值,来增强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8.
玉米螟赤眼蜂控制水稻两种螟虫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是寄生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卵的优势蜂种,曾被引入北美用于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alis的防治,并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1].  相似文献   
9.
丝瓜花粉是饲养捕食螨的常用替代食物,本研究旨在评价应用丝瓜花粉饲养少毛钝绥螨的可行性。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25、30、35℃下少毛钝绥螨以丝瓜花粉为食物后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在25~35℃下,卵至成螨发育历期为3.63~6.96d,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逐渐缩短,存活率为82.69%~88.46%。30℃时,总产卵量最高,为41.27粒,净生殖率最高为18.15。产卵持续期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内禀增长率在30℃、35℃下显著高于25℃时,最高值为30℃下的0.203。本研究表明,丝瓜花粉是饲养少毛钝绥螨较好的替代食物。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鉴定芦笋枯萎病致病菌并确定其分类地位,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区(rDNA ITS)序列比对方法,对该病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比较其与近缘真菌rDNA ITS序列的差异,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芦笋枯萎病的致病菌为尖孢镰刀菌天门冬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asparagi。芦笋枯萎病菌F.oxysporumf.sp.asparagi及其同属近缘种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和变红镰刀菌F.incarnatum的rDNA ITS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其序列在76~80、104~115、129~138、151~158、175~178、382~402、438~445和473~479bp等rDNA ITS区段上存在差异性碱基。芦笋枯萎病菌及其近缘真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6属真菌大致聚为2个组群2个亚群,芦笋枯萎病菌F.oxysporum f.sp.asparagi与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和变红镰刀菌F.incarnatum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