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考察饲料n-3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水平对较大规格军曹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和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确定较大规格军曹鱼饲料中n-3HUFA的适宜水平。以白鱼粉、酪蛋白和去皮豆粕为主要蛋白质源,调节饲料中鱼油和玉米油的添加量,制成n-3HUFA水平分别为0.49%、0.73%、0.98%、1.41%、1.51%、2.06%及2.83%的7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投喂初重为70 g的军曹鱼8周。每种饲料投喂3个网箱(重复),每个网箱放养30尾鱼。结果显示:1)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0.73%~1.51%组的WGR和SGR显著高于0.49%和2.83%组(P0.05)。2.83%组的成活率(SR)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鱼体粗脂肪含量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0.98%和1.41%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2.06%和2.83%组(P0.05)。2) 0.49%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2. 06%组(P 0. 05); 0. 49%组血清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总胆固醇(CHOL)含量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以0.73%组最高,显著高于0.49%、2.06%和2.83%组(P0.05); 0.98%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0.98%~2.83%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高于0.49%和0.73%组(P0.05)。3)肌肉和肝脏C14∶0和C21∶0含量均以2.83%组最高,各组肌肉和肝脏C16∶0含量和饱和脂肪酸总量(∑SFA)无显著差异(P 0.05)。肌肉和肝脏C18∶1n-9、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MUFA)及C18∶2n-6含量均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而下降。随饲料n-3HUFA水平的升高,肌肉和肝脏n-6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6PUFA)呈先上升后稳定趋势,C20∶5n-3(EPA)、C22∶5n-3、C22∶6n-3(DHA)含量及n-3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3PUFA)和n-3HUFA总量(∑n-3HUFA)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综上,饲料中添加n-3HUFA有助于提高较大规格军曹鱼的生长性能,降低体脂沉积,促进脂肪代谢,并可影响肌肉和肝脏脂肪酸组成。以SGR为评价指标,由折线模型得出较大规格军曹鱼饲料中n-3HUFA的适宜水平为0.95%。  相似文献   
2.
肌醇是大多数水生动物保持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素,它在细胞膜磷脂合成、神经递质传递和肝脏脂质转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饲料中肌醇缺乏导致水生动物生长不良、体表充血、鳍条糜烂、体色发黑、脂肪肝等症状。本文综述了肌醇的理化性质,肌醇在水生动物营养中营养生理作用、需要量及影响因素等,同时还介绍了肌醇的来源和测定方法,并展望了肌醇在水生动物营养中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3.
南美白对虾幼体和仔虾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酶学分析方法测定了南美白对虾状幼体,糠虾和仔虾三个发育期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试验结果表明,糠虾期淀粉酶比活力显著高于状幼体和仔虾两期(P<0.05);脂肪酶比活力状幼体显著高于糠虾幼体(P<0.05)。在食性转化过程中,南美白对虾幼体消化酶活力与其食性相适应,不同发育阶段消化酶调节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4.
在军曹鱼幼鱼商品饲料中添加铁100、200、300 mg/kg,添加锌30、110、190 mg/kg,共投喂56 d.试验结束时测定,军曹鱼成活率、质量增加率、红细胞含量、肌肉铁含量、骨骼铁、锌含量和肝脏铁、锌含量明显受饲料中铁、锌添加量的影响;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受铁、锌交互作用影响显著,饲料系数主要受铁锌交互作用的影响.以成活率和质量增加率为评价指标,军曹鱼幼鱼商品饲料中铁和锌适宜添加量分别为200 mg/kg和110 mg/kg.  相似文献   
5.
试验用27只50日龄Wistar纯系雄性大鼠,采用体内原位结扎肠段灌注技术结合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通过与氯化锌比较,研究了高铜、植酸对氨基酸螯合锌(以赖氨酸螯合锌和蛋氨酸螯合锌为代表)吸收的影响.试验中观察了在高铜、植酸条件下下,向结扎十二指肠灌注不同形态锌的灌注液后,不同时间点(5,15,30,60,90,120 min)血液中65Zn比放射性的动态变化;120 min(试验结束)时结扎肠段65Zn的消失率、不同组织器官中65Zn的放射性.试验结果表明:高铜或植酸显著降低了氯化锌中锌的吸收,对氨基酸螯合锌中锌的吸收也有影响,但受影响程度比氯化锌小得多.  相似文献   
6.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对象,投喂添加不同水平的复方中草药饲料,研究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血清非特异免疫因子的影响。试验共分7组,A—F组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5%、0.9%、1.3%、1.7%、2.1%、2.5%的复方中草药,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饲养试验共进行56d。结果表明:随着复方中草药添加水平的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逐渐增加,仅F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系数和成活率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增重率与复方中草药添加水平的回归方程为Y=-125.86X^2+521.93X+6063(R^2=0.9561)。由方程可知:当复方中草药水平为2.07%时增重率最高;对虾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酚氧化物酶和溶菌酶随着复方中草药添加水平的增加表现出先显著增加然后下降的趋势,E组中4种酶活力均最高;复方中草药对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董晓慧  马如宏  詹月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646-19647,19652
针对风力发电机的振动噪声问题,探讨了运用声学、动力学、机械振动、机械传动等理论分析机组产生振动噪声的机理,并混合统计能量分析(System Effectiveness Analysis,SEA)、声全息法、结构有限元法以及声学边界有限元分析方法等构建风力发电机振动噪声数字化仿真模型的方法,分析了风力发电机组振动噪声的数字化仿真关键技术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风机组振动噪声的数字化仿真和减振降噪以及结构优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用234尾军曹鱼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处理设3个重复,每重复13尾鱼,采用单因素浓度梯度法研究军曹鱼幼鱼商品饲料中锌的最适添加量。在基础日粮(锌含量为75.47mg/kg)中分别添加锌0、30、70、110、150和190mg/kg,制成6种试验日粮,分别投喂军曹鱼幼鱼6周。试验结果表明,基础日粮组鱼成活率、饲料系数、特定生长率、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肌肉和血清锌含量与添加锌组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锌组骨骼和肝脏锌含量与基础日粮组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随锌添加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以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军曹鱼商品日粮中的锌含量可以满足其正常生长需求,不需要额外添加锌。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肉仔鸡为对象 ,研究了3种铬源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营养物质代谢和组织器官重的影响。采用280只14日龄AA肉仔鸡 ,随机分成10组 ,每组4重复(公母各半) ,每重复7只鸡。其中1组为对照组 ,饲喂基础日粮 ,其余9组添加0.4mg/kg、0.8mg/kg、1.2mg/kg 水平的氯化铬、蛋氨酸铬、烟酸铬 ,试验期3周。结果表明 :①铬对3、4周龄肉仔鸡的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影响。0.4mg/kg 和1.2mg/kg氯化铬显著提高了第5周肉仔鸡的采食量(P<0.05) ;0.4mg/kg 蛋氨…  相似文献   
10.
不同肠段中氨基酸螯合锌吸收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 50日龄Wistar纯系雄性大鼠 ,以体内原位结扎肠段灌注技术结合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通过与氯化锌比较 ,研究了十二指肠和空肠对氨基酸螯合锌 (以赖氨酸螯合锌和蛋氨酸螯合锌为代表 )的吸收特点。试验中观察了向结扎肠段灌注含不同形态锌的灌注液后 ,不同时间 (5 ,1 5 ,30 ,60 ,90 ,1 2 0min)血液中6 5Zn比放射性的动态变化 ,1 2 0min (试验结束 )时结扎肠段6 5Zn的消失率 ,不同组织器官中6 5Zn的比放射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 ,和空肠相比 ,十二指肠对 3种锌源的吸收率高 ;和氯化锌相比 ,十二指肠和空肠对 2种氨基酸螯合锌的吸收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