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0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洋麻炭疽病早在1912年即于台湾发現,以后传到內地,按其引种的来源分析,是自印度传入中国的。  相似文献   
2.
胡杨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杨锈菌是以菌丝体在冬芽、嫩梢及幼茎上越冬,成为次年的田间初侵染源。越冬病株于4月上旬胡杨萌芽时开始出现症状,以4月下旬出现最多。越冬病株的数量与头年发病程度密切相关,对当年病害流行具有决定性作用。本病在春季具备越冬菌源情况下,5—6月份灌溉和降水是影响流行的首要因素。7—10月份多露,加重了病害流行程度。病害发生的温度幅度较大,日平均气温19—25℃为发病适温,高于27.5℃,不利发病。导致流行的其它辅助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也常起重要作用。田间室内接种证明,胡杨锈菌侵入寄主后的潜育期一般为7—10天,接种及潜育期间气温过高,植株苗龄大,均可影响接种效果,潜育期也相对延长。试验提出以消灭越冬菌源,田间喷15%粉锈宁或17%羟锈宁500倍液3次及减少灌溉次数为主的防治措施,田间应用,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红花锈病病原生活史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花锈菌〔Puccinia carthami(Hutz)Corda〕经调查和试验证实为全孢型单主寄生锈菌,在红花生长期中能产生五种类型的孢子。本菌以冬孢子及冬孢子堆碎片混杂于种子作远距离传播,连作地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当年田间采回的成熟冬孢子,不需其它处理,发芽率可达19.5%,人工涂抹及悬病体保湿接种,于平均气温19.3~20.3℃,经10~14天产生性子器。田间调查也证实病种及病地红花于苗期子叶、下胚轴及根部出现性子器,5~6天后产生锈子器及锈孢子,并在埋藏于土内的下胚轴及根部产生冬孢子堆。5月下旬灌溉及雨后于真叶上产生夏孢子,8月中旬高温期及秋凉期产生冬孢子。新疆本地红花感病重,国外引入红花成熟早,籽壳薄,出油率高,具有早熟避病特性。病地以种子量0.4%的15%粉锈宁拌种防效达到60%;净地以种子量0.2%及0.4%的15%粉锈宁拌种防效80~100%。病害流行期间喷布1:500倍15%粉锈宁二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2006年6月20日一大早,南华县职业高级中学校园内人头攒动。许多农民工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境外雇主、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和楚雄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这里举行的赴阿联酋从事建筑工作的砖工和贴瓷砖考试。前来赶考的还有永仁大姚、双柏、禄丰县的应试人员。  相似文献   
5.
6.
1981年春从新疆焉耆地区啤洒花根癌病株上采得的幼瘤中分离出一株致病力强的细菌菌株。通过培养、染色及形态鉴定,经多次接种在向日葵、啤洒花、甜菜及柳枝上,均表现很强或中等致癌能力。初步确定该菌为根癌土壤杆茵[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Smith et Townsend)Conm.]。本病对一年生啤酒花的危害表现为平均单株产量、平均根重、甲酸含量均较健株减少。但病株叶色正常,平均茎粗及花体略小于健株。对甜菜产量无影响,唯含糖量下降,且对根系垂直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人工接种试验证明本菌为典型伤口寄生菌。接菌潜育期间致癌的均平气温16.3~22.8℃,潜育期一般9~16天。夏季旬平均气温在22℃以上,根癌增长极快。入秋18℃以下转为缓慢;12.7℃以下,虽产生病变,但不能形成癌。室内药效测定以抗菌剂“402”抑菌效果最好,福美双及二噻哝·铜可湿性剂次之。  相似文献   
7.
甘草单胞锈菌的孢子阶段、生活史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草单胞锈病是新疆南北地区甘草栽培中一种毁灭性病害。1987—1989年在田间和室内对甘草单胞锈菌〔Uromyces glycyrrhizae(Rabenh.)Magn.〕的孢子阶段、生活史和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菌为单主全孢型锈菌,能在甘草生长期产生5种不同的孢子。人工接种证实本菌的夏、冬(担)孢子能于冬前发芽侵染甘草根蘖芽,潜伏越冬,于次春出现夏孢子型、性(锈)子器型和混生型3种不同的系统侵染病株,成为当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夏孢子于生长季节重复侵染叶部、茎梢和根蘖芽、腋芽,产生局部和系统侵染,造成毁灭性为害。  相似文献   
8.
一 洋麻炭疽病传播途径的控制 控制病害的传播途径,是防治病害的主要措施之一。洋麻炭疽病是通过病地的土壤、种子、风雨、昆虫等传播的,堵塞这些传播途径,现在看来并不难。病地土壤虽能传病,但根据华北或东北试验结果,病菌在土壤中存活的寿命只有10个月左右,因此实行轮栽,即可清除土壤中炭疽病菌。炭疽病主要是通过带病种子传播的。炭疽病菌不仅附在种子表面,且能深入种子内部。附在种子表面的炭疽病孢子,能活到21个月以上,侵入内部的,能活到31个月以上。用药剂处理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