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入小麦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入小麦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包括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和有害生物的风险管理两个主要部分;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表明,输入小麦确有可能成为外来危险性病原体传入我国的重要渠道,根据风险评估值,排序为: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R=292);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R=247);小麦基腐病菌(R=239);小麦叶疫病菌(R=200)。根据我国麦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以上病原体一旦传入我国,由于其根除困难,防治费用高,其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及经济后果均将极为严重。在输入小麦的风险管理对策中,由于小麦矮腥病菌传入可能性最大,风险最高,因而应首先以降低小麦矮腥病菌传入可能性为前提,采取系列备选措施,以确保降低输入小麦有害生物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危险性小麦种传病害通过引进种质资源,对外贸易等渠道传入我国的可能性日益增长,作者研究了几种检疫性小麦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并分析了这些病原体一旦传入后,在我国不同麦区生存、发展和造成危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60年代后期绿色革命对世界农业生产的历史性影响,近20余年来国际性农业资源的收集和交换,其规模与日俱增,其范围更加扩大,甚至涉及许多野生植物的开发和利用,可以预料,未来的农业发展,将取决于各国对生物种质资源的占有优势。与此同时,规模空前的植物种质的世界性流通和交换,使我国的植物检疫工作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更多的问题。例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所属的八个国际农业中心,其中与我国农业种质资源交流较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生物资源的优势,作为一个世界农业大国,中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一场种子战的参加者,这是世界农业发展给我国植物检疫工作带来的新问题,植物检疫工作面临着一场新的挑战。为什么是一场挑战?因为我们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问题,需要重新评价我们的某些作法。在社会主义发展进入现阶  相似文献   
5.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我国小麦生产的又一潜在威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31年以来,小麦印度腥黑穗病由一个在原发地为害轻微的地方性病害发展成为危及小麦生产、影响国际贸易的世界性检疫病害,再度显示出一种危险性病害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大冲击。7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关注小麦印腥病菌可能对我国小麦生产存在的潜在威胁,并进行了一些基础研究,1986年,我国公布此病为检疫性病害,迄今至少有40余个国家将此病列为检疫性病害,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欧盟及前苏联各国,尤其是此病于1972年传人墨西哥后,几年之内使设立在墨西哥的国际小麦、玉米种质资源中心的一些小麦品系受到感染,因而此病有可能随同国际小麦种质资源的交换而加速扩散,1996年3月,美国农业部宣布在亚利桑那州发现此病,使我国  相似文献   
6.
略谈小麦矮化腥黑穗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正 《植物保护》1964,2(1):43-45
小麦矮化腥黑穗病为小麦的国际性危险病害之一,目前该病巳流行于欧美,包括苏、波、匈、捷、保、罗、南、法、德、意、比、瑞士、奥地利、加拿大、美国以及阿根廷等地,成为威胁这些国家小麦生产的一个主要问题。亚洲已发现的有阿富汗,伊拉克及巴基斯坦等国。该病能够经由种子及土  相似文献   
7.
输入小麦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续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入小麦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续完)章正(国家动植物检疫局100026)2第二阶段:有害生物风险评估[5,7,8,9]2.1检疫重要性评估[1,2,4,5]第一阶段的结论表明,对可能以输入小麦作为入境渠道进入我国的外来危险性病原体,根据外来病原体在我国...  相似文献   
8.
中美双方为探讨适用于进口粮检疫的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ehn,以下简称TCK)准确简便的鉴定方法,于1989~1992年进行联合试验。本文以美国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所收集的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和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aries Tul.,以下简称TCT)共135个菌株为材料,对这两种病菌的自发荧光显微学特性,作了比较研究,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在人工污染样品中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自发荧光显微学法和LI-F方程,可以有效地鉴别TCK或TCT菌株,但如应用于鉴别进口粮中混合的或少量的TCK、TCT冬孢子,则其准确率随孢子含量的下降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小麦矮化腥黑穗病(简称小麦矮腥,或TCK),作为一种外来危险性病害,要预测此病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威胁性,取决于以下因素: 一、TCK的危险性; 二、TCK传入中国的主要途径; 三、TCK在中国麦区发生和定殖的可能性; 四、TCK对中国小麦生产的潜在威胁。 本文就以上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愿与有关同行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0.
章正 《植物检疫》2006,20(6):373-375
2006年是中国实施小麦矮化腥黑穗病检疫的40周年,小麦矮腥是中国与世界上众多产麦国,进行阻隔与反阻隔所经历的事件最多,涉及面最广的危险性病害,也是迄今国内为数不多的,进行了系统性生物学研究的检疫性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