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开启海南热带地区鸻鹬类涉禽的动作识别以及其他野生鸟类行为学自动识别的研究,建立了基于野外采集影像的勺嘴鹬(Eurynorhynchus pygmeus)动作图像数据集。该数据集由表达勺嘴鹬主要行为模式的9种动作标签组成;同时利用ResNet50、ResNet101和ResNet152共3种残差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尝试对勺嘴鹬的动作进行自动识别。结果表明,ResNet50、ResNet101、ResNet152测试集准确率分别为96.90%、96.94%和96.90%,说明3种模型都能对勺嘴鹬图像进行快速准确的动作识别。  相似文献   
2.
茶树是典型的富铝植物,茶又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饮品,而铝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金属元素,饮茶是否会导致人体铝中毒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本文详细阐述了茶树对铝的吸收和积累特性,分析了茶汤中铝的溶出量、溶出形态及生物可给性,阐明了科学饮茶是健康安全的,并提出了合理有效的茶叶降铝措施。  相似文献   
3.
卵黄抗体(Ig Y)具有许多其他类型抗体所没有的优点,其分离纯化的方法有有机物抽提法、盐析法、水稀释法等。试验分别用聚乙二醇(PEG)6000和氯仿来提取卵黄抗体,对其收集的抗体量和抗体效价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0 g的卵黄用PEG6000法比氯仿法多收集71 m L卵黄抗体溶液,且PEG6000法的成本远远低于氯仿法,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而PEG6000法提取的卵黄抗体效价比氯仿法略低一个滴度。  相似文献   
4.
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对宝石鲈(Scorturm barcoo)、淡水黑鲷(Hephaestus fuliginosus)及其杂交子一代胜斑的形态学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胜斑在体色上较偏向于母本淡水黑鲷;卡方分析结果显示,3种鱼在可数性状上差异不显着;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宝石鲈、胜斑先聚为一类,再与淡水黑鲷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胜斑与宝石鲈的重叠区域比胜斑与淡水黑鲷的重叠区域要大,主要差异体现在主成分1负荷值较大的12个参数上;运用判别分析建立3种鱼的函数,结果表明3种鱼的综合判别率为98.2%。3种多元分析结果均表明胜斑在形态上比较偏向于父本宝石鲈。  相似文献   
5.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政府转变管理方式,强化服务职能,提高公务员素质。  相似文献   
6.
荞麦茎秆解剖结构和木质素代谢及其与抗倒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抗倒伏能力不同的4个荞麦品种研究表明,荞麦茎秆抗倒伏能力与茎秆解剖结构和木质素代谢密切相关。倒伏率与茎秆抗折力参数(r = –0.907, P < 0.01)、木质素含量(r = –0.844, P < 0.01)、机械组织厚度(r = –0.881, P < 0.01)、茎壁厚度(r = –0.947, P < 0.01)、维管束面积(r = –0.846, P < 0.01)、机械组织层数(r = –0.806, P < 0.05)和大维管束数目(r = –0.709, P < 0.05)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倒伏指数(r = 0.842, P < 0.01)呈显著正相关。木质素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r = 0.984, P < 0.01)、4-香豆酸:CoA连接酶(4CL)活性(r = 0.927, P < 0.01)和肉桂醇脱氢酶(CAD)活性(r = 0.862, P < 0.01)呈显著正相关。茎秆木质素含量、机械组织层数、机械组织厚度、茎壁厚度、大维管束数目和维管束面积可以作为荞麦茎秆抗倒伏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茎秆木质素含量高、机械组织层数多、机械组织和茎壁厚、大维管束数目多且维管束面积大的荞麦品种,其茎秆抗折力参数大、倒伏指数小、抗倒伏能力强。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纳米处理对小麦幼胚组织培养效果及后代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影响,2013-2015年以纯系龙0632和九三6529为试材,用FLM强功能陶瓷纳米器处理过的水配制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并以正常组织培养作对照,研究了纳米处理对幼胚组培诱导频率和分化频率及其S_1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经纳米处理的2份试材的平均分化率为9.3%,未经处理的为5.4%。纳米处理S_1株高的平均变异率为4.7%,穗长平均变异率为2.1%,入选株率为7.1%;未经处理的分别为0.4%,1.0%和2.7%。可见纳米处理可以提高小麦幼胚组织培养效果和后代的变异频率,有助于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育种。  相似文献   
8.
广西药用木材腐朽菌资源丰富,在开发利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为了更好地对广西药用木材腐朽菌进行开发利用,结合长期对广西药用木材腐朽菌资源的调查和近年来的相关报道,记述了广西药用木材腐朽菌共122种,并针对广西药用木材腐朽菌的相关现状,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期待为开发和利用广西药用木材腐朽菌资源提供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众传播业的迅速发展,传媒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强.本文从媒介使用现状归纳出当代大学生的媒介消费基本情况,由此发现大学生群体的媒介使用和其他群体的差异,从而分析出大学生媒介使用的特殊性,并探讨这种特殊性对大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显性窄叶突变体Dnal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个新的水稻显性窄叶突变体进行鉴定,为水稻叶片形态建成的分子机理和株型育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水稻籼型恢复系缙恢10号,获得一个窄叶突变体Dnal1,连续7代种植,表型均稳定遗传。开花期,调查Dnal1和野生型剑叶、倒2叶和倒3叶的叶宽及卷曲度,对剑叶最宽处进行石蜡切片分析;灌浆期,测量剑叶的光合色素含量,并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配制西农1A/Dnal1和Dnal1/中花11杂交组合,利用F1和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并利用Dnal1/中花11的F2隐性群体进行基因定位。田间小区种植,设置2个种植密度,株行距分别为16.7 cm×26.72 cm和13.36 cm×20.04 cm,3次重复,成熟期考查株高、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籽粒长和籽粒宽等主要农艺性状,并估算理论产量。【结果】Dnal1的叶片宽度全生育期内均极显著变窄,剑叶、倒2叶和倒3叶的叶宽分别为0.96、0.89和0.88 cm,与野生型的19.6、19.41和18.42 cm相比,降低了一半左右。Dnal1大维管束数量与缙恢10号相比无显著变化,小维管束数量则下降了44.13%,达极显著差异水平。缙恢10号相邻大维管束之间一般有6个小维管束,Dnal1则只有3个。Dnal1的叶片微卷,剑叶、倒2叶和倒3叶的卷曲度分别为11.2、12.1和11.8,野生型的叶片卷曲度为零。此外,Dnal1的叶片颜色略深于野生型,叶绿素a的含量略有升高,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光合生理测定表明,与野生型相比,Dnal1的水分利用率略有升高,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略有下降,气孔导度则显著降低。除叶片性状变化外,Dnal1还表现籽粒变窄和茎秆变细,株高和籽粒长无明显变化。Dnal1的籽粒宽度为2.33 mm,与缙恢10号的2.78 mm相比,极显著下降,导致Dnal1的千粒重仅为野生型的73.18%,极显著下降。低密度种植条件下,Dnal1的理论产量显著低于野生型;高密度种植条件下,Dnal1的理论产量则显著高于野生型,较高的结实率和单株有效穗是Dnal1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西农1A/Dnal1与Dnal1/中花11杂交组合的F1群体,剑叶的叶片宽度分别为0.99 cm和0.94 cm,与Dnal1的0.96 cm相比,无显著差异;F2群体中出现窄叶植株和宽叶植株两种类型,窄叶和宽叶单株出现的频率呈双峰分布,且窄叶和宽叶的分离比符合3﹕1,表明Dnal1的窄叶性状受1个显性主效基因调控。利用分子标记最终将DNAL1定位在第2染色体上,位于SSR标记RM13646和RM1307之间,物理距离为391 kb。【结论】Dnal1是一个EMS诱变获得的显性窄叶水稻突变体,基因定位在第2染色体391 kb的物理范围内,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具有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