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7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国家的生态大蜜库,蜜源资源丰富。这里养蜂业已有600余年历史,蜂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资源得天独厚。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经批准建立,东北黑蜂是世界宝贵的蜜蜂基因库。近年来,黑龙江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蜂种和蜜源资源优势,努力做大做强蜜蜂这一传统产业。黑龙江省蜂业质量提升行动项目高效优质蜂产业发展示范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的。林都伊春是一座会呼吸的城市,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临床应用效果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下半年,分别对四川省14个市的55个规模场和15个村的散养户开展了猪蓝耳病疫苗临床应用效果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免疫副反应的调查,问卷统计显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副反应。对其中的31个规模场和3个散养村采集的595份猪血清用ELISA试剂盒检测猪蓝耳病抗体,抗体阳性461份,阳性率77.48%。  相似文献   
3.
四川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3年8月至12月,四川德阳、绵阳、成都等地的某些种猪场和规模化养殖场,在断奶仔猪中发生一种以呼吸困难、咳嗽、腹泻、渐进性消瘦,死亡率增高为特征的传染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解病变及PCR试验,诊断为Ⅱ型圆环病毒(PVC-Ⅱ)感染。1发病情况2003年8月,四川德阳市某养猪场,存栏能繁种母猪200余头,断奶后仔猪420多头。8月下旬该猪场猪只开始发病,首先是55日龄以后的保育舍仔猪相继出现腹泻,其粪便开始呈灰绿色,后期为黄绿色,个别呈水样稀粪。病猪消瘦,吃食减少,被毛粗乱,眼睑水肿。大部分猪出现呼吸道症状,咳嗽,流鼻液,部分…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仿野生栽培在北京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作用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菌仿野生栽培能够有效利用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大环境,产品天然优质。介绍了北京生态涵养发展区野生菌原始的生长状态、食用菌仿野生栽培的环境优势、仿野生栽培的作用、仿野生食用茵产品的优缺点、仿野生栽培适宜的种类、技术和发展前景等.  相似文献   
5.
猪腹泻防控     
1基本情况某猪场存栏母猪约800头,有3个产房,每个产房60个产位。产房未做到全进全出,其清洗、消毒、空栏的时间偏短。该场近年都有母猪在产房发生腹泻,此次发病,后备母猪的比例偏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初步探讨了河北省砂质潮土中P肥动态转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施P肥可显著提高潮土中无机磷各组分含量,增施有机肥可改变P素形态间的转化速率及方向.  相似文献   
7.
四川猪2型链球菌病的PCR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7月中下旬,四川贵阳等地人、猪陆续发生一种发病惠、死亡快、高度散发的疾病,从病死猪组织中分离出19株链球菌,设计合成3对引物,分别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猪链球菌16SrRNA、CPS2J、MRP基因片段扩增,有15株菌3个基因的扩增结果均为阳性,表明此次疲情的病原为猪2型链球菌。  相似文献   
8.
北京山区黑桦天然次生林不同种群的格局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2006年6月对北京八达岭林场0.5 hm2黑桦天然次生林样地的调查结果,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群落内主要种群和黑桦种群各龄级个体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黑桦和蒙椴种群单种格局在研究的空间尺度范围内呈显著的集群分布,元宝槭种群在小尺度上呈集群分布,在较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②主要树种之间存在种间关联,重要值最高的黑桦和蒙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此群落组成和结构不稳定,正处于植被演替阶段。③黑桦种群各龄级木的分布格局随树龄的增加,由集群分布逐渐趋向于随机分布。④黑桦种群相邻龄级木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是正相关关系,而不相邻龄级木之间的关系多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植被覆盖变化与径流输沙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河龙区间)是黄河主要的多沙粗沙区,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此。为揭示近10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河龙区间植被覆盖恢复过程及其对河龙区间径流输沙的影响,该文基于GIMMS和SPOT VGT两种遥感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1981—2007年河龙区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与径流输沙的关系。研究发现:①1981—2003年河龙区间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位于其西北部地势平坦的沙地草滩区植被NDVI上升趋势显著,而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山地森林区的植被NDVI呈下降趋势。②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1999—2007年河龙区间植被NDVI在降水偏低的背景下,仍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植被覆盖恢复同势强劲。植被NDVI上升最显著区域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即窟野河、秃尾河、无定河中下游以及延河中下游地区。从前后两个时期对比看,后期NDVI较前期提高10%以上和20%以上的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72.5%和36.4%。③1950—2007年河龙区间产流量、产沙量呈减少趋势,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减少趋势非常明显。与1950—1969年相比,1980—2007年产流量和产沙量分别减少了34.8×10.8 m3和6.4×10.8 t,占前期的49.4% 和64.9%。④河龙区间植被NDVI与产流量、产沙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这种同步波动关系发生扭转,表现为植被NDVI上升,产流量、产沙量下降。虽然降水偏少是河龙区间产流、产沙下降的重要原因,但植被恢复可能加剧了该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验证北京市门头沟区煤矿的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状况,对门头沟煤矿未被干扰区域、修复区域、被破坏区域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测定,并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对其分析。结果表明,门头沟煤矿11个土壤理化性状在3种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显著性,修复区域与未被干扰区域和被破坏区域的土壤理化综合效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单因子假设检验发现该矿区土壤修复的限制因子,证实门头沟煤矿废弃地单靠自然力无法完成生态恢复。工程恢复手段显著加快了土壤修复速度,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全氮含量是该矿区下一步恢复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