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对春播两年生紫花苜蓿生长状况和相应气象观测资料的分析,探讨了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春播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与平均气温、积温及降水量等生态气侯条件的定量关系,据此得出陇东地区紫花苜蓿的适生种植区划和气侯风险区划。综合区划结果提出开发利用气侯资源的途径和生产紫花苜蓿的对策,为陇东地区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畜牧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陇东黄土高原春播紫花苜蓿生长规律及气候生产潜力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春播两年生紫花苜蓿生长状况和平行气候条件观测资料,分析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紫花苜蓿的生长高度和速率的时间变化规律,千物重和鲜草重与活动积温的相关关系;根据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光合产量和温度及降水订正模型,计算紫花苜蓿的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春播当年的开花~枯黄,第二年的显蕾~开花期的生长高度增长量达最大,生长速率在萌芽~分枝、显蕾~开花期达最大;干物重和鲜草重与活动积温在分枝~显蕾期同时达到最大值;水分是陇东紫花苜蓿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限制因子,目前在中北部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尚有较大的气候生产潜力有待利用.  相似文献   
3.
4.
黄土高原秋季降水年际和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分布较为均匀的39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0年)及西峰国家基准气候站(1938~2003年)秋季降水序列资料,应用NCEP/NCAR(1968~2003年)500 hPa高度距平场再分析资料,利用区域性各年代距平场和西峰各年代逐年累积秋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分析得出:黄土高原20世纪60(90)年代秋季降水全区域偏多(偏少),70(80)年代除北部偏多外中南部转为略少(均略少);秋季降水持续阶段性转折变化特征突出,存在5个转折变化年份和6个相对持续阶段,继20世纪90年代持续偏少阶段之后,从2001年开始转入一个相对偏多阶段,有利于冬小麦生产;秋季降水的大气环流背景为:偏少(多)年份,极地冷空气影响势力弱(强),新疆高压脊强(弱),特别是偏多年份新疆低压槽活跃。  相似文献   
5.
一、天气气候特征及主要气候资源 庆阳县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因地处季风边缘地带的大陆腹部,受季风影响明显,冬半年多西北风,夏半年多西南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两季为过渡季节,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春秋季降水相对较少,冬季仅有少量降雪,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点.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霜冻、冰雹、大风、暴雨等.主要气侯资源有光照、热量、降水资源.  相似文献   
6.
陇东黄土高原春播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及耗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对春播二年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状况和平行气候条件观测资料分析,探讨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春播紫花苜蓿的生态气候特征、生长发育和耗水规律;指出开发利用气候资源途径和生产紫花苜蓿的对策,为陇东地区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草产畜牧业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一般呈地方性流行,造成的损失是较为严重的。自从巴斯德(1877)发现禽霍乱并用多杀性巴氏杆菌弱毒菌苗免疫注射以来,虽已有百余年,但至今还没有制出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使用地面平行观测资料,就甘肃陇东黄土高原作物冬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进行初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冬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主要表征为全生育期与越冬期缩短,返青期与成熟期提前;各发育阶段对增温的响应差异明显,增温使营养生长阶段的返青~起身~拔节和生殖生长阶段的开花及成熟日期提前,乳熟日期和开花~成熟期间的总日数无明显变化,但增温使开花~乳熟有延长趋势,使乳熟~成熟有缩短趋势.产量随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和≥0℃、≥5℃、≥10℃及≥15℃积温的增加而增加,随≥20℃积温的增加而减少,表明乳熟期的高温天气对冬小麦产量有逼熟减产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夏半年降水气候变化特征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土高原56站夏半年(4~10月)降水总量资料,分析了其空间基本分布特征,用EOF、REOF方法对平均降水总量进行了气候分区,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其时间变化特征,对比分析了多雨年和少雨年降水对冬小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夏半年降水具有明显的南北和东西差异,可分为6个气候分区,不同区域降水的年代际变化明显;在时间分布上少雨年份和多雨年份交替出现,自1986年以来降水总量趋于减少趋势;对比分析表明,上年7~10月和当年4~6月多雨使冬小麦产量增加420~720 kg/hm2,少雨使冬小麦产量减少180~660 kg/hm2,当年4~9月多雨使玉米产量增加435 kg/hm2,少雨使玉米产量减少435 kg/h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07年7月24日河套南部庆城县强冰雹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和西峰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分析,探讨此次低涡强冰雹的新一代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河套低涡在铅直剖面上对应有深厚的正涡度场分布;提出河套低涡影响下大冰雹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预警指标模型:降雹前强度R≥57 dBz且随高度有"跃增"特征,径向速度V回波的中气旋M和≥±20 m/s的速度中心在2~11 km高度上活跃,云顶高度ET"跃升"显著,垂直液态水含量VIL≥45 kg/m2大值中心面积迅速扩大,对有效实施人影防雹增雨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