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药防治小麦蚜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常用于防治小麦蚜虫效果较好的农药主要有乐果、氧化乐果和辟蚜雾。但东果类农药对天敌杀伤严重;辟蚜雾虽对天敌较安全,但依赖进口,药源紧张。为了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天敌杀伤作用小的治蚜新药剂,我们于1987—1988年对新合成的抗蚜威和灭蚜灵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2.
何连生  孙昆 《农村电工》2009,17(10):32-32
1 故障说明 2008年7月21日18时,由于感应雷击导致陆良35 kV城区变电站10 kV线路0514新发村线路过流跳闸,约5 s后(微机记录)出现10kV母线电压互感器断线及1号、2号主变压器低后备保护电压互感器断线信号,造成10 kV各配电线路保护、计量无电压近30 min,少计电能1万多千瓦时.事故发生后经检查发现10 kV Ⅰ段、Ⅱ段母线电压互感器高压熔断器全部熔断.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嘉兴河网水体和表层沉积物氮磷及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与大型底栖动物的响应关系,2019年3月(平水期)及7月(丰水期)对嘉兴河网的大型底栖动物与表层水和沉积物进行调查,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与表层水、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磷及重金属(Cr、Cu、Ni、Pb、Zn、Cd、Hg、As)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个水期共检测出18种底栖动物,隶属3门5纲14科,其中环节动物9种、软体动物6种、节肢动物3种,铜锈环棱螺与霍甫水丝蚓为广泛分布物种。通过冗余分析(RDA)可得,表层水总磷[TP(S)]、表层水总氮[TN(S)]和间隙水总磷[TP(J)]是导致底栖动物空间分布和群落结构化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将种群密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与氮磷及重金属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平水期与TN(J)呈显著正相关,在丰水期与TN(S)呈显著正相关;寡毛类密度与水体中Hg呈正相关;软体动物密度与水体中Pb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沉积物中Ni、Pb呈显著正相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与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呈负相关。研究表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对氮磷、重金属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为嘉兴河网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修复与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生态修复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
垃圾堆肥对难溶性磷转化及土壤磷素吸附特性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工厂化堆肥过程中,加入难溶性磷矿粉,探讨堆肥对难溶性磷的转化能力及堆肥产品培肥后对土壤磷素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磷矿粉可使堆肥中活性有机磷、中等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高稳性有机磷及速效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212.69%、80.36%、61.21%、62.74%、157.89%。通过电镜观察表明,堆肥后磷矿粉典型的矿物特征消失,表面呈蜂窝状。将堆肥后的产品进行培肥试验表明,富磷垃圾肥处理可明显改善土壤磷素的吸附特性,与施化肥相比,最大吸附量(Qm)下降8.76%,最大缓冲容量(Qm·K)下降13.58%,而磷素的吸附饱和度(DPS)、零净吸附浓度磷(EPC0)则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幅度依次为98.52%、7.13%。试验结果显示,通过堆肥生产富磷垃圾肥可为解决中国磷素资源缺乏、化学磷肥利用率低等问题提供一条生物学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农家乐旅游的环境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旅游村镇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立足在发展农家乐经济活动的同时利用循环经济理念统筹解决农家乐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农家乐旅游村镇污染治理与循环经济结合的就地消纳模式”.该模式将常住居民与外来游客对环境的冲击负荷考虑在内;通过该模式能够妥善解决农家乐的污水、餐厨垃圾问题,处理好畜禽粪尿与农作物秸秆等问题;能够在发展农家乐旅游经济的同时,使有机废物的零排放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8.
栽培制度对麦田昆虫群落组成及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群落生态学和害虫综合治理角度出发,1992~1993年连续2年对河南省修武县3种小麦主要栽培制度麦田即单作麦田、麦油菜间作田、麦套棉田的昆虫群落组成及结构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并加以分析比较,为组建小麦害虫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和提高防治策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麦套油菜、麦套棉花和小麦单作等3种主要小麦栽培方式影响昆虫群落的调查资料为例,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分析了3种小麦栽培制对麦田益害昆虫群落的物种丰盛度,多样性指数和生境梯度指数等群落特征,影响优劣程度及其先后顺序,并讨论了运用此法分析昆虫群落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阐述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