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9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香菇的香味成分,根据Morita等鉴定为香菇精(Lentinin),安本等报道过其前身是香菇酸。香菇酸经过某种酶或非酶反应生成香菇精。根据Hofle等报道,香菇酸的化学结构是2—(r—谷酰胺)—4、6、8、10—五氯氧基—4、6、8、10、10—四氯—硫代 -烷酸。  相似文献   
2.
日本栽培香菇的农户迅速增加,但是由于缺乏细心的管理,杂菌大量发生,出现原木消耗量多而产菇量不高的局面。香菇栽培的标准技术尚未确定,多数栽菇农户依靠老经验生产香菇。因此,研究香菇高产技术,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香菇菌丝在5~32℃下生长,22~26℃最适宜菌丝生长,35℃以上生长明显受抑。香菇可根据其出菇温度分为高温型(15~25℃出菇)、中温型(10~20℃出菇)、低温型(5~15℃出菇)三大类。确定栽培何种香菇品种很重要,但是准备好适宜菌丝生长的菇木,对提高香菇的产质量则更重要。  相似文献   
3.
三、灵芝短段木熟料栽培灵芝栽培根据使用原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段木栽培和代用料栽培。段木栽培形式又可根据其不同工艺而分为生料段木栽培和熟料段木栽培,长段木和短段木栽培等。现着重介绍短段木熟料栽培。 (一)短段木熟料栽培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4.
5.
以鲜茶薪菇为材料,经担孢子弹射,稀释分离法获得37个单孢菌株。经单孢出菇验证其性遗传模式为异宗结合。再经单孢配对试验,得到了4种不同交配型的单孢菌株,单孢的极性比为9:11:11:6。研究结果表明,茶薪菇性遗传模式为四极性异宗结合。经异核体菌株出菇试验,证实茶薪菇的性遗传模式是四极性异宗结合担子菌的性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6.
(五)段木埋土与管理: 1.段木埋土应当是在菌丝长满全段木,段木表面压感有弹性,日气温稳定在25℃以上,少数段木已有菌芽出现,埋土场所准备完毕时进行,有的段木表面杂菌污染严重可提前埋土,可抑制表面杂菌生长。 2.埋土前的段木应当根据品种和段木直径大小,生长好坏分开,在品种相同的前提下,段木直径大的埋在场所可多年埋土的地方,段木直径小的埋在土地需周转使用的地方,至少要埋土半年才能完成一个周期的生长。 3.开沟埋土。在整好的畦中,依段木直径大小和段木间距离5—8 cm的标准掌握开沟的距离,开沟深20cm,沟底撒上灭蚁粉。  相似文献   
7.
朴菇(FLammullna Valutupes),又名构菌,金针菇,是一种丛生菇。子实体的菌柄细长且香脆,菌盖的形状与大小如铜线且粘滑,色泽似金针菜色,故名金针菇。营养丰富,根据《Fliv Crisan和Anne Sands》的分析,鲜菇中含粗蛋白17.1%,脂肪1.9%,碳水化合物73.1%。在蛋白质中含有人体所必须的大部分氨基酸,尤其富含精氨酸,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有良好的作用,因而在国际市场上价格高昂,通常为蘑菇价格的4~5倍。目前朴菇的世界年产量38000吨,仅次于蘑菇、香菇和草菇,主要生产国是日本和我国台湾省。栽培方式有段木栽培、锯屑箱  相似文献   
8.
此法是在培养基中添加从甘蔗压榨汁得到的、发酵处理至C/N约20以下的糖渣,而后接种培养食用菌为特征的食用菌增收法。在甘蔗(水份69~75%,糖分7~20%)的压榨汁中,通常随着包含在甘蔗之中的94~98%糖分压榨出来的同时,还有D-葡萄糖、D-果糖等的转化糖;单元异硬酯,戊聚糖、分枝淀粉、糖醛酸、淀粉等碳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花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菇栽培技术黄秀治(福建省农业区划研究所福州350003)(一)花菇的成因花菇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比例一般只占香菇总产的6%左右。花菇菌盖表面龟裂成的花纹不是品种固有的特性,也没有一个自然能形成花菇的菌种。而任何一个香菇菌株只要给予生花菇的外界条件都可...  相似文献   
10.
提高段木灵芝产品质量的几项措施蔡衍山,黄秀治(福建省农业区划所真菌开发服务中心福州350003)自从1988年以来,福建省的段木灵芝栽培从无到有,规模逐步扩大,至今已在十几个山区县市的数十个乡镇规模栽培,产品主要供出口外销。段水灵芝这一新兴的栽培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