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篇
林业   32篇
农学   10篇
  2篇
综合类   4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海上资源日渐枯竭,建设海洋牧场,投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是恢复海上资源、修复海洋生态系统、建设海上粮仓、营造海底森林的有效措施之一。现有的人工鱼礁多采用废弃结构物,多为一次性投放的小型礁体,投入海中聚鱼效果不好估计,资源利用率较小,经济效果也不甚理想。而且现有人工鱼礁多数需要投放到底质较硬、泥沙淤积少.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外源基因在成年树木中的表达及稳定性,以转Ri质粒6年生三倍体毛白杨成年树木为材料,以同时种植的未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为对照植株,对21个转基因株系和对照植株进行外源基因检测和生长、生理特性测定。PCR检测结果证明,Ri质粒T-DNA上的tms、rolC基因在各转基因株系基因组中稳定存在。转基因株系生长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各转基因株系的叶柄长、叶片长、叶片宽度和叶面积均小于对照植株,叶片长宽比大于对照植株;71%的转基因株系树高低于对照植株;81%的转基因株系胸径低于对照植株。转基因株系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Fv/Fm值、PI值均低于对照植株。81%的转基因株系叶片内源GA3含量及所有株系叶片的内源IAA含量和IAA/ABA比值均高于对照植株,而86%转基因株系叶片的内源ABA含量低于对照植株。T-DNA能够在三倍体毛白杨成年树木中稳定表达,使植物体内内源IAA和GA3含量提高,生长受到抑制,但不同株系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的表达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NaCl胁迫对欧洲黑杨组培植株叶片光系统Ⅱ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研究植物叶绿素荧光活性与卤性的关系,培育和选育抗盐植株,以组培无菌小植株为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下黑杨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变化。测定结果表明,NaCl胁迫降低了欧洲黑杨试管内组培植株叶片PSⅡ(光系统Ⅱ)潜在活性(Fv/Fm)和光合作用潜在量子转化效率(Fd/Fs);降低了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qP),提高了荧光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抑制叶绿体所捕获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影响了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白杨派杂种无性系及其亲本光合和生长对盐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白杨派单交和双交杂种无性系1年生扦插苗为材料,分析不同盐胁迫条件下无性系的生长及光合系统的反应,并对无性系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表明:盐胁迫对叶片生长、苗高生长及苗木生物量积累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盐浓度升高,各项生长指标迅速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不同,苗木生物量积累受影响最大.茎叶生长对盐胁迫的敏感性大于根系生长,从而导致根/(茎 叶)生物量随盐胁迫的发展而升高.盐胁迫下4个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基本上都呈单峰曲线,但随胁迫加强,Pn值迅速降低.盐胁迫下,叶位从幼到老,Pn表现为单峰型变化,中部功能叶Pn值最大,嫩叶和老叶较小,盐胁迫对无性系嫩叶Pn几乎无影响,却显著降低中部功能叶和老叶的Pn值,且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对叶片Pn的影响加强.盐胁迫降低各无性系的叶绿素含量,且使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发生明显变化,其参数qN(荧光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值随盐浓度增加而上升,而qp(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Fv/Fo(PSⅡ潜在活性)值随盐浓度增加而下降.盐胁迫对双交杂种无性系B430影响最小,单交无性系毛新杨和亲本新疆杨次之,亲本毛白杨对盐胁迫反应最敏感.  相似文献   
5.
分别用发根农杆菌30148,ATCC 15834和ZALF3种菌株感染三倍体毛白杨叶外植体,获得毛状根。建立三倍体毛白杨毛状根离体培养系统,在含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诱导毛状根再生植株。利用PCR方法分别对转化再生植株ro lC,ro lD,及m as基因进行了检测,表明R i质粒的T-DNA已整合进再生植株中。  相似文献   
6.
不同叶龄七叶树叶片面积、叶色及主要物质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明确七叶树叶片早春叶色变化的原因,选用不同叶龄的叶片,测定了其叶绿素、花色素苷以及主要内含物的含量变化。研究表明:随叶龄的增大,叶片面积和比叶重急剧增大,在展叶12 d后的叶面积、比叶重分别比展叶2 d时增大了8.66倍和1.57倍;随叶龄增大,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花色素苷含量、蛋白质的含量降低,花色素苷/叶绿素的比值也急剧减小,12 d时的比值比2 d时的降低了99.68%。相关分析发现: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与花色素苷/叶绿素均呈显著正相关;而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与花色素苷/叶绿素均呈显著负相关。其原因可能与叶片在发育中花色素苷被降解、叶绿素合成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光合产物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7.
以发根农杆菌30148为材料,设计了rolC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出了正确序列的rolC基因585 bp片段,并利用pUCm-T载体对此片段进行了克隆,并进行了序列分析。所克隆rolC基因与已发表的序列相比较,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达到100%,但另一个克隆中部分碱基发生了改变,同源性达到99%。  相似文献   
8.
白榆D33雄性不育花芽发育的形态及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榆树雄性不育系花芽形态的特征及内源激素在榆树雄性不育系花芽中的调控作用,在花芽发育的不同时期,观察白榆D33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Y3、Y4的花芽形态特征,并利用石蜡切片对其花药的内部形态进行观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花芽发育过程的玉米素(ZT)、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可育株Y3、Y4相比,不育系白榆D33在花蕾发育期间,花丝不伸长,花药干瘪,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但其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花粉而形成翅果;不育系白榆D33的ZT含量明显高于Y3、Y4,GA3含量动态变化较大,IAA含量出现下降趋势,并且在D33中GA3/IAA和GA3/ZT值动态变化幅度较大。不育系白榆花芽雄蕊发育不正常,花药不能产生花粉进行自花授粉,但其雌蕊发育正常;不育系白榆花芽的ZT、GA3和IAA含量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遮光对青榨械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遮光15%、35%、50%和全光照处理对青榨槭新梢生长、叶片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光度增加,叶片色素含量增加,叶绿素a/b减小;叶片净光合速率(Pn)、初始荧光(Fo)、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增加,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降低。全光照和遮光15%处理条件下,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而35%和50%处理条件下呈单峰曲线;遮光35%和50%处理条件下Fv/Fm日变化幅度较小,15%和全光照处理条件下Fv/Fm日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50%遮光处理青榨槭幼苗Pn最高,新梢年生长量最大,可在育苗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741杨对舞毒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7种不同系号的转抗741叶片为材料,对舞毒蛾幼虫进行逐龄分别饲养,系统测定各系号抗虫杨叶片对舞毒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死亡率,体重增长速率,发育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抗虫杨叶片对1龄幼虫均表现出较高的毒杀作用,其中处理3d的死亡率均达到35%,处理5d死亡率达80%。对2,3龄幼虫除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外,主要表现为对其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影响其正常的取食,降低体重增长速率和减慢发育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