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在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必将进一步发展和深化。西甜瓜生产在长春市农业生产中占有一定份额,其今后如何发展亦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对长春市目前西甜瓜生产状况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们对今后发展的建议。1 西甜瓜产销现状1.1 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大幅度增加:2000年长春市西瓜、甜瓜种植面积为19 924公顷;其中:西瓜面积9 630公顷,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呼和浩特市周边地区的规模化养鸡场,流行一种以损害鸡只肾脏为主要病变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我们经流行病学、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鸡肾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并进行了针对性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流行情况近几年,在呼市周边旗县的养鸡专业户中,雏鸡饲养到20日龄后,开始陆续发病,以肾病变为主要特征。调查的4群鸡共5996只中,发病4040只,发病率为67.4%,死亡2253只,致死率为37.5%。发病年龄为  相似文献   
3.
以大棚内果菜类番茄为例 ,系统进行了作物生育期与大棚内作物小气候环境中光、温平行对比观测 ,得出了在高纬度地区大棚翻茄生育所需的太阳辐射总量、气积温与地积温等指标 ,同时还研究了影响发育期差异的主导因素 ,并通过数学处理建立了逐步回归方程 ,为提高大棚管理质量提供了量化的气象指标  相似文献   
4.
不同形态锌对断奶仔猪补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同窝分组法将10头“长二”断奶仔猪按性别和体重均分为两组,分别喂含富锌真菌(有机组)和氧化锌(无机组)添加剂的日粮,补锌量均为57.4mg/kg日粮,经14天试验,结果表明,在日增重和料重比,有机组分别为450g和1.53,比无机组的420g和1.70分别提高7.14%和10.00%,但差异不显著(P>0.05);有机组的血清AKP含量为160.56miu/ml,高于无机组的117.14miu/ml,差异显著(P<0.05);有机组和无机组的血清IgG含量分别为2.82mg/100ml和2.66mg/ml,差异不显著(P>0.05);肾、脾、肝、跖骨、血清、血细胞等组织器官中锌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1 目标 鸡的体质健康,生命体征良好,各项发育指标符合标准,死淘率低;鸡群整齐度高,产蛋成绩好,保持理想的产蛋曲线;饲料转化率高;种鸡群的种蛋合格率高。  相似文献   
6.
玉米/鹰嘴豆间作对有机磷利用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采用玉米与鹰嘴豆根系不同分隔方式的土培方法,研究了玉米/鹰嘴豆间作种间对有机磷(植酸钠)利用差异。结果表明,鹰嘴豆利用有机磷的能力强于玉米;供应有机磷时,由于鹰嘴豆促进玉米对有机磷的吸收,与鹰嘴豆根系不分隔(间作)玉米的生物量显著高于两者根系完全分隔(单作)处理;两作物根系间隔尼龙网(30μm)和不分隔处理玉米的吸磷量和地上部磷浓度分别比两作物根系完全分隔增加118.0%,43.7%,28.1%,10.2%;缺磷和施有机磷使作物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但鹰嘴豆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玉米,在促进与其间作的玉米吸收有机磷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盆栽方法,研究在不同的供氮水平下,接种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大豆/玉米混作体系氮素吸收的影响。研究表明,双接种SH212和菌根G.m显著提高了大豆和玉米的生物量,在不施氮的情况下,双接种SH212和菌根G.m使大豆和玉米的总生物量比对照增加了37.3%;且就平均而言,双接种真菌和根瘤菌显著提高了大豆的根瘤数;在施氮和不施氮的情况下,双接种SH212和菌根G.m的大豆和玉米混作体系中总的吸氮量分别比不接种处理高65.4%和41.5%。因此,表明在合理的施氮水平下,双接种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大豆/玉米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本次试验为通过微生物作用提高混作体系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进一步发挥间套作在可持续农业中的作用提供新的科学恩路。  相似文献   
8.
玉米/大豆间作具有一定的养分利用优势,但是不同供氮水平对玉米/大豆间作体系干物质累积和氮素吸收的调控作用不同。本试验采用田间裂区设计,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模拟了4个氮水平下玉米/大豆间作作物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干物质累积和氮素吸收动态符合Logistic模型,相关系数R2均在0.9以上。在N0(不施氮肥)、N1(180 kg·hm-2)、N2(240 kg·hm-2)和N3(300 kg·hm-2)供氮水平时,间作玉米最大生长速率(Imax-B)分别比单作提高34.2%、46.7%、25.9%和25.1%,而相应的供氮水平下,大豆的Imax-B分别降低27.7%、30.3%、16.5%和23.7%,但整个间作系统的Imax-B平均增加32.1%;玉米和大豆干物质的其他模拟参数与Imax-B规律一致。氮素吸收动态与干物质积累表现出同步的变化特点,在N1水平下,单位面积间作玉米的氮素最大吸收量(K-N)、最大吸收速率(Imax-N)和瞬时吸收速率(r-N)比相应单作分别提高18.4%、48.9%和25.8%,而间作大豆的K-NImax-Nr-N值比单作处理分别降低15.9%、29.9%和16.69%,整个间作系统氮素分别提高0.4%、13.7%和7.8%;施氮水平对大豆r-N无显著性影响。间作显著地提高了氮素当量比(LERN>1),其中N0水平下LERN值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LERN有下降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N2供氮水平下玉米/大豆间作体系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最高,间作优势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双控法”防治肉鸡腹水症林艳清李淑敏高云香张风先李巨民(河北省昌黎县兽医站·066600近年来,肉鸡腹水症一直困扰着肉鸡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我们在对我县刘台庄乡小滩村6个饲养户4批肉鸡的饲养调查中发现“阶段性控水、控料”能明显减少腹水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