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壮秧剂在马蹄上的最佳施用时期,结果表明,分蘖期施用马蹄壮秧剂(8kg/667m^2)效果较壮苗期、结荠期好。与CK相比,分蘖期施用壮秧剂可以显著地降低株高、增加分蘖,提高大、中果率,马蹄产量增幅达10.4%。  相似文献   
2.
桂林市不同类型稻田土壤养分现状及培肥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8年对桂林市不同类型稻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化验分析结果,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进行比较,有机质、全氮含量趋于提高,而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H值趋于下降;不同类型稻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变幅较大;针对目前不同类型稻田土壤养分状况,提出相应的改良培肥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水稻旱育稀植和抛秧技术在桂林市发展迅速,1999年推广面积达365万亩,且还在逐年扩大,壮秧剂的应用也随之大面积普及.根据壮秧剂与当地的土壤特性及气候有特定的适用性的特点,我们于2000年在兴安县严关镇和阳朔县白沙镇进行了壮秧剂氮、磷、钾优化配方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是衡量一个城市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桂林市设施农业发挥的作用入手,着重剖析桂林市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当前设施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指导桂林市设施农业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双孢菇不同碳氮比培养料配方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不同碳氮比(C/N)培养料配方对双孢菇产量的影响,在全州县绍水镇塘口村委乐家园村进行双孢菇不同碳氮比(C/N)培养料配方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料中C/N=25.4/1h,双孢菇产量最高,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6.
按照农业部耕地地力评价规程和分级标准,利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获得的桂林市五城区耕地的基础数据,对桂林市五城区水田地力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同时根据《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的要求对五城区中低产田进行分类,对各种类型中低产田的障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改良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培育壮秧、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桂林市水稻关键栽培技术,旨在科学指导全市水稻生产,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稻草还田不同碳氮比调节效果,进行不同碳氮比调节稻草还田腐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实行稻草还田,利用尿素调节能加快水稻分蘖;与单施腐熟剂或单施尿素处理相比,腐熟剂+尿素配施处理能明显加速稻草腐熟、增加水稻的穗实粒数、不同程度地增加水稻产量,667m2配施尿素5kg、667m2配施尿素5kg+腐熟剂2kg的处理较单施腐熟剂处理增产显著,增幅分别为5.36%、6.53%。  相似文献   
9.
不同土壤改良剂产品对酸性土壤改良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不同土壤改良剂产品对酸性土壤的改良及增产效果,在平乐县有机质提升酸性土壤改良项目区,使用石灰、石灰石粉、商用土壤调理剂进行土壤改良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酸性稻田施用石灰、石灰石粉,商用土壤调理剂1号、商用土壤调理剂2号,能提高土壤有机质2-5 g/kg、土壤pH值0.1-0.2,可作为土壤改良剂产品进行酸性土壤改良;在酸性稻田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施用石灰、石灰石粉、商用土壤调理剂1号、商用土壤调理剂2号,均可提高水稻产量10%左右,以商用土壤调理剂1号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为客观反映桂林市城区耕地地形条件、土肥状况、排灌设施等地力情况,促进桂林现代农业发展,以桂林市城区耕地地力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地理条件、土壤性状、排灌设施等不同指标的描述,系统分析了桂林市城区不同地形部位耕地地力情况。结果表明:市城区地形部位中丘陵缓坡耕地面积最多,为4015.13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51.88%,该地形水源条件充足,排灌设施较为完善,土壤养分较丰富,为城区主要耕地区域;山地坡中下部及中低山上中部坡腰耕地面积最少,耕地面积仅为57.27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0.74%,该地形无水源及排灌条件,土壤养分不足,配套设施较差,种植果树等经济作物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