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3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条件和微生物对灭线磷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环境条件和微生物影响灭线磷在土壤中的降解。随着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增加,灭线磷的降解速度加快;微生物对灭线磷的降解有显著影响,30℃、含水量为40%条件下,未灭菌土中灭线磷的半衰期为16.6 d,灭菌土中灭线磷的半衰期为31.6 d;有机质对灭线磷的降解也有显著影响,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灭线磷的降解;灭线磷在碱性土壤中的降解快于在酸性土壤中;30℃、含水量为40%条件下,灭线磷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速度为:东北黑土>广东红土>山东砂壤土。  相似文献   
2.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水生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前杀菌剂市场的主要种类之一,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 (SDHIs) 杀菌剂的广泛应用导致其易进入水体环境,威胁水生生物的安全。大量研究表明,该类药剂中大部分品种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较高,部分甚至达到剧毒级,并且在较低浓度下即可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效应,不同程度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进而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的失衡。文章综述了SDHIs杀菌剂对水体环境的污染状况及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该类杀菌剂的水生生态毒理学研究重点和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减少SDHIs杀菌剂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评价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生态的安全性,运用评价化学品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标准试验方法,测定了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和双八、十烷基季铵盐(C8-10)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3种水生生物(斜生栅藻、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毒性。结果表明,在0.05~0.5 mg.L-1的浓度范围内,1227、C8-10对斜生栅藻的毒性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处理浓度的增大抑制效应增强,0.5 mg.L-1C8-10对斜生栅藻具有杀灭作用;同时1227、C8-10与斜生栅藻还存在时间-效应关系,处理后抑制率随时间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72 h时抑制率最高。1227和C8-10对斜生栅藻96 h的EC50分别为0.109、0.103 mg.L-1,对大型溞的48 h LC50分别为1.56×10-2、1.45×10-2mg.L-1,对斑马鱼的96 h LC50分别为2.36、2.19 mg.L-1。C8-10对3种水生生物的毒性均高于1227,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大型溞和斑马鱼的致死率(LC50)均随作用时间延长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
印楝素与三种杀虫剂对小菜蛾的联合毒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浸叶浸虫法,测定了印楝素与三种杀虫剂对小菜蛾的室内联合毒力作用,并筛选出了药剂的最佳复配比例。结果表明,印楝素:阿维菌素为2.3:1,共毒系数(CTC)为141.14,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印楝素:Bt为1:1,共毒系数为136.74;而印楝素与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对小菜蛾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5.
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制备及微囊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以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2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探讨了影响微囊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因素,优化了微囊化条件,并就其与毒死蜱乳油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幼虫的毒力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选用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乳液(SMA)为分散剂(质量分数为总体系的2.5%),乳化条件为1 500 r/min搅拌30 min,60 min内调节体系pH值至2.5,反应后期升温至45℃,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毒死蜱微胶囊外形较好,平均粒径为8.9 μm,分散系数为0.182 6,包封率高达99.54%。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乳油和微胶囊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初始LC50值分别为2.05和 3.02 μg/mL;而在自然环境中放置32 d后,乳油对该虫的毒力下降较快,LC50值为100.23 μg/mL,而微囊悬浮剂毒力仍保持较高水平,LC50值为15.63 μg/mL。表明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兼具速效性高和持效期长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分散、乳化条件及成囊工艺对以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二甲戊灵微胶囊状态的影响。讨论了不同乳化剂及其配比、不同分散乳化时间、搅拌速度、酸化时间和固化温度对微胶囊包封率、粒径大小及分布情况的影响,最终确定以聚丙烯酸钠(PAAS)和苯乙烯-马来酸酐(SMA)按4∶ 1(质量比)混合作乳化剂,1 500 r/min搅拌,分散乳化60 min,酸化90 min,50℃固化90 min作为制备二甲戊灵微胶囊的优化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可以得到平均粒径10 μm左右、粒度分布均匀的球形微胶囊,包封率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番茄灰霉病防治中的应用潜力,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五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毒力作用,筛选出具有较高抑菌活性的1227(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和C8-10(双八、十烷基季铵盐),并研究了其对该菌菌丝干重、分生孢子萌发、产孢量、菌核形成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1227和C8-10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8.39和5.82μg/mL,其毒力高于常规对照药剂腐霉利水悬浮剂,与嘧霉胺水悬浮剂、乙霉威水悬浮剂相当。两者对菌丝干重、孢子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0μg/mL时抑制率接近或达到100%;对菌核数、菌核形态及分布有一定影响;40μg/mLC8-10对该菌产孢量的抑制率可达90%以上;1227和C8-10的浓度大于20μg/mL时均能明显影响病原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8.
常用杀虫剂对苹果黄蚜、龟纹瓢虫的毒力及其选择性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是苹果、山楂、梨等果树的主要害虫,而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 Thunberg)是其主要天敌之一。本试验用9种常用杀虫剂对这两种昆虫做了毒力测定,并得出各药剂选择性指数。 1 材料与方法苹果黄蚜及龟纹瓢虫幼虫均于1995年夏季采自山东夏津县苹果园。供试的9种药剂  相似文献   
9.
乐斯本防治韭蛆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48%乐斯本乳油防治韭蛆2a的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每667m2使用150~200ml可有效地控制韭蛆的为害。  相似文献   
10.
有机食品—农业生产的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质量和食品的品质产生了独特的要求,追求纯天然、无污染的健康食品已成为一种时尚.全球农产品贸易和消费也出现两个新走势:一是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二是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尤其是近几年发生的疯牛病更刺激了欧洲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已经习惯了工业化农业的人们,现在前所未有地关注食品的安全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