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9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是我国特有种,为Ⅲ级保护植物,综合利用价值较高。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九寨沟地区麦吊云杉种质资源开展全面调查,并分析其生境状况、植被生长现状。结果显示,麦吊云杉在该地区均有分布,海拔2 200~2 600 m范围内分布最多。其天然林分以成熟林为主,占调查总量的64.04%,很少发现天然更新的幼苗,表明麦吊云杉群落处于衰退期,且缺乏天然更新能力。生境土壤以酸性土壤为主,N、P、速效P和速效K含量分别在1.78~4.45 g·kg-1、0.46~1.16 g·kg-1、4.56~12.35 mg·kg-1和84.40~105.60 mg·kg-1之间。麦吊云杉多生于阴坡面,调查共发现林下植物17种,分属10科13属,其中蹄盖蕨等构成了草本植物本底,荚蒾类、冷箭竹等耐阴性很强的矮小灌木为灌木群代表种,高山杜鹃等较高的灌木也是林下常见的灌木种。混交乔木层较为复杂,主要有冷杉、云杉、桦木、槭树和其他阔叶树等5大类,且麦吊云杉的组成均在70%以上,蓄积在90%以上。综合分析,应对九寨沟地区的麦吊云杉进行人为的遗传保育和人工促进更新,以实现麦吊云杉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1979年开始的新疆草地资源普查,是由原国家科委和原国家农委下达的全国农业资源调查与区划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约10年,形成了宝贵的图件、数据资料、调查报告和专著等调查成果。2017年原农业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草地资源清查。为切实开展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草地资源清查工作,结合兵团现状对上世纪80年代新疆草地普查的珍贵成果进行分析运用,对推动现阶段兵团草地资源清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锐尖山香圆扦插育苗适宜的季节和基质配方,以一年生的锐尖山香圆枝条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季节和不同基质的扦插试验。结果表明:锐尖山香圆不同季节和基质扦插生根成活率均达到90%以上,最高达98.66%(夏季、黄心土+轻基质+珍珠岩)。秋季生根时间最短,一般16 d左右开始生根,28 d左右全部生根;冬季生根时间最长,一般30~33 d开始生根,50 d左右全部生根。不同基质配方对锐尖山香圆扦插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一年四季均可扦插。因此根据实际生产和造林的需要,锐尖山香圆可选择春季进行扦插繁育。  相似文献   
4.
以油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Franch.)?Pritz.?var.?complanata?(Mast.)?Cheng?ex?Rehd.)解析木圆盘为研究对象,通过木材解剖测定其年轮宽度、管胞长度与宽度、管胞腔径/双壁厚度形态特征和木材含水率、干缩性质与密度等材性性状的径向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油麦...  相似文献   
5.
早籼稻品种更替过程中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南方稻区品种更替过程中大面积推广的18个早籼稻代表品种为材料,按高秆品种、矮秆品种、矮抗品种、优超品种4个演变阶段,采用常规栽培方法研究其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品种的演变,产量、收获指数、每穗粒数均有提高;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变化不大。进一步分析表明,每穗粒数的增加是着粒密度改良所致。农艺性状与年代的回归分析表明,生物量与株高在1980年后有增加的趋势,生育期有缩短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决定早籼稻产量的农艺性状为生物量、株高、收获指数和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6.
稻田冬季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酶活性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稻田冬季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酶活性以及对水稻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了5个不同种植模式,即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T1)、免耕直播黑麦草处理(T2)、免耕直播油菜处理(T3)、免耕直播燕麦草处理(T4)以及空闲(CK),以杂交组合国稻-6号为材料。研究结果表明:(1)比之对照(CK),T1、T2和T3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其土壤蛋白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转化酶活性,尤其是T1处理,其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处理;(2)T1、T2和T3处理均能改善稻米品质,和对照(CK)相比,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以及胶稠度明显降低;(3)在本试验条件下土壤酶活性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程度依次为中性磷酸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大野荞的遗传变异及其与栽培荞麦的关系,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以甜荞(Fagopyrumesculetun)和苦荞(F.tataricum)为对照,对大野荞(F.megaspartanium)不同收集系合计24份栽培和野生荞麦种子的谷草转氨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谷草转氨酶同工酶酶带共8条。不同物种的酶带数为3~6条,甜荞和苦荞分别有3条和4~5条,其特征谱带分别为GOT-2和GOT-1。而大野荞有3~6条,18个大野荞收集系可分为3类:类I,含甜荞特征谱5GOT-2,不含苦荞特征谱5GOT-1,绝大多数大野荞收集系(W1~W8、W10~W13、W15、W17、W18)是这种类型;类Ⅱ,含苦荞特征谱5GOT-1,但不含甜荞特征谱5GOT-2,仅包含原产湖北和湖南的收集系W9和W14;类Ⅲ为既含苦荞特征谱5GOT-1,也含甜荞特征谱5GOT-2,包含的大野荞收集系为原产湖南的W16。试验所用的3个荞麦种类(甜荞、苦荞、大野荞)几乎都含有谱带GOT-4和GOT-5。结果显示,大野荞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丰富。  相似文献   
8.
冬季保护性耕作对后茬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研究稻田冬季保护性耕作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汁了5种冬春季稻田种植模式,即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处理(T1)、免耕直播黑麦草处理(T2)、免耕直播油菜处理(T3)、免耕直播燕麦草处理(T4)以及空闲对照(CK),以杂交组合国稻6号为供试材料.结果表明:T1、T2和T3处理的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6.05%、13.20%和12.85%;在品质上,T1、T2和T3处理的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低于对照.T1、T2和T3处理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良好作用在于这3种处理较好地促进了水稻生长发育,主要表现为2个方面:①T1、T2和T3处理的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和叶片比叶重均明显高于对照;②相对于对照,T1、T2和T3处理的水稻根系活力较高、灌浆中后期叶绿素含量下降缓慢,有效延缓了叶片衰老,并提高了籽粒灌浆速率.  相似文献   
9.
网络流量监测技术对网络流量行为描述、网络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基本依据,对网络运行的QoS保证和网络安全也产生很大影响.基于路由的网络流量监测技术(RMON、Net Flow、SFlow)以及基于非路由的网络流量监测技术(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分析对比各种监测技术的性能,在此基础上探讨当前两种最新的组合网络流量监测技术: SCNM与WREN.  相似文献   
10.
正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最早由美国奥本大学和美国大豆协会等共同研发,指在池塘中兴建流水槽,将其分为鱼类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升级为循环流水"生态圈养"的一种现代新型养殖模式,具有降低养殖污染、节约劳动力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提升产品品质等综合效益[1-2]。自2015年浙江省首次引进开展试验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