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几年,我国夏季番茄生产中黄化曲叶病毒病为害日趋严重,北方地区由于夏季极端高温天数不断增多,导致夏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病规模迅速扩大,严重为害夏秋淡季番茄的生产。目前该病害尚无有效的根治措施,只能是预防为主。以夏秋茬大棚番茄为试材,采用对比设计,设沟栽降温保湿法(简称为"沟栽法")定植和平畦定植(CK)2种处理方式,研究了沟栽法定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当温室大棚内平均最高温度为33~36℃时,利用"沟栽法"定植可使沟内番茄根际5~25 cm地温稳定在28℃以下,较平畦栽植平均降低3.1℃;沟内土壤相对湿度60%~80%时,5 cm地温均可降至28℃以下,降温效果明显。同时,随着根际土壤温度的降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率极显著降低(仅为8.2%),较平畦栽植降幅达89.6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病情指数降低了27.36%,差异达显著水平。"沟栽降温保湿法"定植能够有效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在番茄生产上,采取"沟栽降温保湿法"定植可以作为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日光温室黄瓜嫁接栽培目前常见的一些失误057150河北省日光温室开发中心凌云昕,王风春063101唐山市东矿区蔬菜试验场姜冬仓一、过分相信嫁接苗的耐低温能力,忽视了进一步改进温室性能的重要性嫁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黄瓜的耐低温能力,但并没有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3.
随着设施蔬菜的发展,河北省唐山市日光温室菜豆越冬栽培面积越来越大,但由于品种单一,生产上多延用露地生产的常规品种,不适应冬季温室内的低温弱光环境,  相似文献   
4.
以3个番茄杂交组合B×C、K×B、B×I F1代及其亲本B、C、I、K为试材,以“小红”和“凤珠”为对照,研究分析了3个杂交组合的主要性状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在3个杂交组合中,B×I的产量最高,为1 397.52 kg/667m2;单果重最大为9.77 g,显著高于I和C,坐果率最大为73.84%;B×I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为7.93mg/100g,显著高于I;首花序节位最低,为第5节,结果期最短为135 d;K×B较优.亲本中亲本I的产量最高,为1 462.86 kg/667m2,极显著高于C;坐果率达83.55%.  相似文献   
5.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属茄科,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现作为食用蔬果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是世界重要蔬菜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蔬菜产品提出健康和安全的质量要求,蔬菜生产逐步转向商品化、基地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周年生产。然而由于种植的盲  相似文献   
6.
以5个番茄品种为试材,设计10个番茄正反交杂交组合,研究比较了各组合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及有机酸含量,为番茄优势组合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正交组合“JL-1×小红”的维生素C含量与反交组合“小红×JL-1”的差异极显著,正交组合的维生素C含量比反交组合高出150.61%,有机酸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正交组合比反交组合分别高60.53%、8.42%.反交组合“小红×千禧”与反交组合“815×小红”在品质上也都优于其所对应的正交组合,各正反交组合产量差异均不显著.“815×千禧”正反交组合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差异显著,反交组合比正交组合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25.43%,反交组合的甜度较好.“千禧×小红”正反交组合与“16绿×小红”的正反交组合所有性状差异均不显著,说明细胞核的遗传占主导地位,细胞质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杜桂香  姜冬仓 《蔬菜》2007,(4):10-11
“特选二号”植株蔓生,分枝性强,株高3m左右,主茎第1花序着生在7~8节,茎浅绿色,叶片绿色,花冠呈白色,每一花序结荚3~4个。鲜荚长扁型,浅绿色,长18~22cm,宽1.6~1.8cm。单荚质量15~18g,一般有种子5~7粒,籽小肉厚,嫩荚缝线不发达,纤维少,脆嫩,商品性好。种子肾型,种皮白色,千粒质量350~400g。植株生长势旺,再生能力强,属晚熟品种,从播种到嫩荚采收80d左右,在冬季长季节栽培中采收期可达150d;该品种耐低温弱光能力强,越冬茬日光温室栽培中,短时间6℃气温能维持生长,露地秋茬栽培中能抗2℃早霜。高抗枯萎病、根腐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