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园艺   1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灰树花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灰树花(Grifolafrondosa)又名粟蘑、莲花菌、贝叶多孔菌、千佛菌等,日本称“舞茸”,是一种珍稀的食、药兼用真菌。灰树花不仅味道鲜美,有“食用菌王子”之美称,富含维生素,并含有锌、钙、磷、铁、硒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而且具有医疗保健作用,在日本民间用来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1709年,日本贝原益轩的《大和本草》中收载了灰树花。其药用作用最早记载于日本坂然的《菌谱》中,说它“性甘、平,无毒,可益寿延年”。这些功效来源于其含有的多种生理活性物质。1灰树花研究的历史灰树花(Grifolafrondosa)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无革担子菌亚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学名灰树花。生长在亚热带至温带的名贵珍稀的药、食两用真菌。在日本、俄罗斯、北美及中国长白山区、广西、四川、河北等地广泛分布,生长在阔叶树伐桩周围。灰树花作为食用菌由来已久,但是很久以来人们没有发现它的药用价值的真正成分。日本于1955年在世界上首次开始研究该菌,其食用、药用价值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1984年日本学者Ohno等首次报道了灰树花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在1992年证实,灰树花的萃取物有抵抗艾滋病病毒的功效;日本的南波宏明博士也在实验中发现,30万个遭受HIV感染的淋巴T细胞,在经过灰树花萃取物处理之后,有97%竟然存活下来。此后对灰树花的药理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先后报告了灰树花多糖、糖蛋白复合体、核酸物质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癌、抗病毒等功效。我国学者对灰树花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大多限于栽培技术研究,近几年来莱阳农学院宋爱荣、浙江工业大学孙培龙等开始进行灰树花多糖提取和液体深层培养方面的初步研究;一些学者开始对液体发酵培养物和子实体提取物药理成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吴智艳  闫训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8049-8050,8064
以杏鲍菇为材料,探讨不同浓度壳聚糖对菌丝体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壳聚糖对杏鲍菇菌丝体的生长代谢均具有促进作用,但随着添加的壳聚糖浓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以0.083 mg/ml壳聚糖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可以使菌丝体干重增加14.96%,蛋白质含量增加17.58%,核酸含量增加15.70%;0.083 mg/ml壳聚糖对酯酶同工酶增强作用最明显,0.125和0.063 mg/ml壳聚糖的影响次之,0.05 mg/ml壳聚糖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研究点柄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随着多糖浓度的上升,还原能力不断增强,对·O2-和·OH的清除效果也在加强,但多糖浓度更大时,清除率增强效果不明显,点柄粘盖牛肝菌子实体粗多糖对·OH的清除能力较强,多糖浓度为0.2 mg·mL-1时对·OH清除率最大,为98.95%;但对·O2-的清除作用不明显,多糖浓度为10mg·mL-1时清除率为21.68%.提取的点柄粘盖牛肝菌子实体粗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且活性呈现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4.
茶薪菇子实体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研究,采用单因素与复因素试验方法确定了最佳的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值和料液比。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时间、pH值和液料比对茶薪菇多糖提取量影响显著,在提取条件为温度90℃、提取时间2h、料液比1∶20、pH8.0,茶薪菇多糖提取量最高为28.04mg/g,显著高于其他条件。  相似文献   
5.
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对金针菇菌丝体生长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壳聚糖是甲壳素经脱乙酰基而得到的高分子阳离子聚合物,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与功能,在科研及应用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金针菇为材料,研究在不同脱乙酰度(80%、90%、95%)、不同浓度(0.125、0.083、0.063、0.05 mg/mL)的壳聚糖的条件下对菌丝体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脱乙酰度壳聚糖分别在不同的浓度下,对金针菇菌丝体生长量、蛋白质含量、核酸含量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随壳聚糖脱乙酰度及稀释倍数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以脱乙酰度为90%,浓度为0.083mg/mL时,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但3种不同脱乙酰度不同稀释倍数的壳聚糖对可溶性糖的影响作用表现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皮渣为原料,采用固态及液态发酵的方式进行食用菌培养,通过直尺测量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方法测定了杨树菇、杏鲍菇、山鸡1号、毛木耳、鸡腿菇等食药用真菌在玉米皮渣培养基中的生长及产酶情况。结果表明:试验中各菌株均可在玉米皮渣培养基中生长,其中榆黄蘑、白玉菇、金针菇、山鸡1号等生长速度超过了其在PDA培养基中生长速度;试验用各菌均有纤维素C1酶、木聚糖酶等生成,毛木耳是纤维素C1酶和木聚糖酶活性均较高的菌株,其次是海鲜菇,金针菇的纤维素C1酶和木聚糖酶活性均最低;各菌均未见阿魏酸酯酶的生成。各菌株发酵液中阿魏酰低聚糖含量不同,以海鲜菇发酵液中最高,为1 516.81μmol/L,这与其分泌胞外酶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平菇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研究壳聚糖对平菇菌丝体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0.5%的壳聚糖稀释400、600、800、1 000倍,均可增强平菇菌丝体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的强度,两种酶相比,对酯酶同工酶的增强作用更为明显,但无论哪种浓度处理均不能诱导产生新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稀释600倍时壳聚糖对酯酶同工酶酶带增强效果最为明显,不同稀释倍数的壳聚糖对平菇菌丝体中酯酶和过氧化物酶两种同工酶的R f值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在100mT和500mT磁场强度下,培养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四种细菌,通过生理生化检测,表明:糖发酵试验中500mT的磁场强度下24h内培养的细菌与对照组相比显色有明显不同;甲基红试验中产气肠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可由阴性转变为阳性,但枯草芽胞杆菌在48h又恢复为阴性;伏普试验中磁场对不同的菌种影响程度不同甚至相反;吲哚试验中磁场促进了阳性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9.
以香菇为材料,在袋料栽培条件下,添加不同浓度的壳聚精研究香菇的生长代谢.结果表明,壳聚糖浓度为100和500mg·kg-1时,栽培料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长势浓密,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菌丝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滤纸纤维素酶(FP酶)、淀粉酶、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POD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力,在菌丝快速生长期均达到最大值,且明显高于对照.可选择壳聚糖浓度为100和500mg·kg-1作为香菇栽培生产中固体栽培料中添加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0.
接种的方法和场所是食用菌菌种生产的关键。为此,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高效的接种技术,即在菇棚内使用接种帐、打穴接种、塑料地膜盖垛发菌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