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1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19篇
林业   249篇
农学   267篇
基础科学   152篇
  270篇
综合类   571篇
农作物   180篇
水产渔业   88篇
畜牧兽医   285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12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湛迈城  向佐湘 《草业科学》2018,(6):1393-1399
针对湖南地区交播草坪春季平稳转换难的问题,以湖南地区常用的‘兰引3号’结缕草(Zoysia japonica‘Lantai No.3’)交播草坪为研究对象,通过喷施不同浓度的‘抹绿’,拟达到抑制一年生黑麦草潘多拉(Lolium multiflorum‘Panterra’)和多年生黑麦草蒙特利(L.perenne‘Monterey’)生长的目的,为‘兰引3号’结缕草的返青生长创造条件,从而顺利完成草相转换。结果表明,施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交播草坪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和绿色指数均先降低后升高,黑麦草体内丙二醛含量不断积累,相对电导率增大,黑麦草密度下降,‘兰引3号’结缕草密度增加。两个不同的黑麦草品种的交播草坪春季转换时,‘抹绿’最佳施用浓度为3×10~(-2) mL·m~(-2);在此浓度下,草坪草为‘潘多拉’的交播草坪45d完成转换,草坪草为‘蒙特利’的交播草坪60d完成转换。这表明适宜浓度的‘抹绿’能有效抑制黑麦草生长,促进草相平稳转换。这为草坪过渡气候带地区草坪交播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ith)为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害虫,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挖掘、评估及利用广西地区草地贪夜蛾的寄生蜂天敌资源,于2019年8月至10月、2020年8月在南宁市玉米产区进行了草地贪夜蛾寄生蜂的调查.共发现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相似文献   
3.
声驱鱼技术作为辅助过鱼措施之一,承担着保证鱼类洄游顺利通过过鱼设施,继而保护鱼类资源和恢复河流连通性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交替播音的形式,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为研究对象进行负趋音性实验,旨在探究草鱼幼鱼面对不同声音的行为反应。实验水槽(3.6 m×1.1 m×1.0 m)布置于下牢溪周围水域,平均水深为0.5 m,平均流速为0.06 m/s。实验使用1种单频音(1 000 Hz)和5种复杂音(鱼游动声、引擎声、短吻鳄叫声、打桩声和游艇声),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为(117.69±2.77) dB re 1 μPa,对照组为未播放声音时草鱼的行为反应数据。结果显示,播放复杂音时,草鱼的反应次数、趋音速度、运动时间比均显著高于单频音和对照组(P<0.001),草鱼的初次反应时间、平均反应时间均显著低于单频音和对照组(P<0.001);复杂音中,受到游艇声刺激的草鱼反应次数和趋音速度最大,受到鱼游动声刺激的草鱼反应次数、趋音速度最小;复杂音中,受到游艇声刺激的草鱼初次反应时间最短,为(23.40±5.13) s;受到引擎声刺激的草鱼初次反应时间最长,为(146.00±7.82) s,显著低于其他复杂音(P<0.05);受到游艇声和打桩声刺激的草鱼平均反应时间最短,分别为(26.52±3.01) s和(28.76±4.07) s;受到鱼游动声刺激的草鱼平均反应时间最长,为(64.76±17.82) s;复杂音中,受到鱼游动声刺激的草鱼运动时间比最高,为(98.47±0.48)%;受到引擎声刺激的草鱼运动时间比最低,为(94.58±0.54)%;播放单频音时,草鱼的反应次数、初次反应时间、平均反应时间、运动时间比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5种复杂音(鱼游动声、引擎声、短吻鳄叫声、打桩声和游艇声)对草鱼幼鱼具有驱赶效果。本研究在丰富鱼类负趋音性研究的同时,为实际工程中声驱鱼辅助过鱼设施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CH7034是一个兼抗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的新种质材料,通过普通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430"杂交、回交选育而成.为明确其白粉病抗性的遗传机制及抗性基因的染色体位置,用小麦高感品系"SY95-71"与CH7034杂交,所获F1、F2及其双亲在温室用白粉病E09菌系的15号小种接种,对CH7034的白粉病抗性进行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苗期还是成株期,CH7034对白粉病菌均表现为免疫,且具有与其抗性供体小偃7430及野生亲本长穗偃麦草相似的白粉病抗性,F1代抗病反应型为O或O'级,F2代抗感分离比符合R:S=3:1,说明CH7034抗性受显性单基因控制.用307对小麦微卫星引物对一个148株的F2群体进行分析,发现小麦微卫星标记xgwm311与抗病基因连锁,遗传距离为12.4 cM.用中国春缺-四体和双端体材料进一步验证与抗病相关的片段位于2A染色体的长臂上,进而将CH7034所含的抗白粉病基因定位于小麦的2AL上.  相似文献   
5.
以全雌性旱黄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化学药剂(赤霉素、硝酸银、硫代硫酸银)及其不同使用浓度,结合有机硅助剂,分别两次处理4叶期、6叶期雌性系黄瓜幼苗,以每种诱雄药剂不加有机硅助剂为对照,观察各处理植株前15节的诱雄效果。结果表明,三种药剂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诱导雄花的效果,但是相同浓度下加入有机硅处理的各组叶片伤害程度较轻,采种量也较大,效果最好的组合是300mg/L硝酸银加有机硅助剂的一组。  相似文献   
6.
在21世纪的美学发展中,环境美学的兴起引起了国际上对"非西方美学"智慧的普遍关注。本文从环境艺术的兴起与园林发展方面论述环境艺术对园林发展的影响与作用。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环境美学的发展已经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构建"全球意蕴"的新的园林美学形态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7.
对近等基因系进行遗传背景检测,有利于选育高质量的近等基因系材料.以17个小麦K型不育系恢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N1~N17)和轮回亲本不育系豫麦3号为材料,通过调查这些材料的株高、成穗数、旗叶长、旗叶宽、倒二叶长、脖长、倒一节长、倒二节长、穗长、小穗数等10个农艺性状.对小麦K型不育系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差异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连续回交5代后,回交后代与轮回亲本在形态性状上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其中N14、N1、N7、N16和N15与不育系豫麦3号的性状差异较小,在欧氏距离为5.2处把它们聚在同一类,但从各性状的变异系数看,N7和N15自身的变异较大,所以N14、N1和N16与不育系豫麦3号具有较好的近等性.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河豚鱼产业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福建省的河豚鱼养殖面积约有7 000 hm2,年养殖总产量约5 000 t。养殖采用"对虾、花蛤、河豚"混养模式;养殖的种类主要是菊黄东方鲀和双斑东方鲀。漳浦县的佛昙、前亭两个乡镇不仅是河豚鱼养殖主产区,也是全省养殖河豚鱼产品的销售集散地。福建省河豚鱼的加工和出口管理已经非常规范,河豚鱼烤鱼片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而且每年出口到日韩的加工产品稳定在6 000 t左右。由于国内市场限售,而出口仅日韩两个目的国,所以产品价格受到严重压制,质优价廉。调查认为当前应该有条件地开放河豚鱼的市场销售和食用。本文还为河豚鱼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是水土保持规划中水土保持措施合理布局的重要依据.在国家和自治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的基础上,根据全市地形地貌特征、植被类型及分布、水土流失现状及分布特点、现有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及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实际需要,并充分考虑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三区"划分成果及划分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  相似文献   
10.
关于在国外发展杂交水稻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背景 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发展已走过40年的历程。杂交水稻的发明人袁隆平先生,于1964年率先开展杂交水稻研究.他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攻克了三系配套、强优组合选配、杂交制种3大难关.成功培育出单产比常规稻高20%左右的三系法杂交水稻.并于1976年大面积推广,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