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5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RAPD技术检测不同来源微孢子虫基因组DNA多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见杨  黄可威 《蚕业科学》1999,25(3):195-197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微孢子虫)类寄生于蚕体引起的病害。微粒子病对蚕丝业生产危害极大,一直被列为蚕种制造检疫对象。许多学者对病原的传播途径、侵染机制及分类地位作了大量研究。其中微孢子虫的分类又以血清学关系、发育增殖方式和孢子超微结构作为主要划分依据,这些表型依据仍然具有局限性。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n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因能方便、快速提供DNA多态性的丰富信息而被广泛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遗传差异、亲缘关系和进化分类等领域,但应用于微…  相似文献   
2.
家蚕黑尾病主要是由曲霉菌在蚕尾部寄生引起的一种真菌病 ,从病蚕中分离到病原菌有两种 ,一种孢子表面棘多而长、黄褐色 ,孢子大 ,直径 4~ 6 μm ;一种孢子表面棘短而少、蓝绿色 ,孢子小 ,直径 2~ 3μm。黑尾病在高温多湿条件下多发 ,多发生于 4龄中期至 5龄中期。黑尾病病原菌侵染寄生家蚕的过程是 :病原菌分生孢子附着在蚕尾部背板与节间的三角形节间膜处 ,分生孢子发芽侵入蚕体产生黑色小病斑 ,随病情加重病斑加大 ,甚至在病斑处出现节间断裂 ,直至形成黑尾症状。使用药剂防治黑尾病以 5 %亚迪蚕保最佳  相似文献   
3.
克蚕菌防治家蚕细菌性败血病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黄可威  朱峰 《蚕业科学》1993,19(4):234-236
<正> 细菌病是家蚕常见病之一。在养蚕生产过程中常用于防治家蚕细菌病的药剂有氯霉素、红霉素和氟哌酸等。这些药剂中以氯霉素在养蚕生产中使用最为普遍。为广辟药源,进一步提高防治家蚕细菌病的效果,我们通过试验,筛选出对防治家蚕细菌性败血病有效的药剂克蚕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从桑尺蠖(HemerophilaatrilineataButler)中分离的微孢子虫(简称桑尺蠖微孢子虫),形态为长卵圆形,大小为3.5~4.1×1.6~1.9μm。从丝棉木金星尺蠖(CalospilossuspectaWarren)中分离的微孢子虫(简称丝棉木金星尺蠖微孢子虫),形状为卵圆形,大小为3.2~3.7×1.6~2.1μm。两种微孢子虫均能感染寄生家蚕的主要组织器官,引起蚕儿发病,但致病力要比家蚕微孢子虫(Nosemabombycis)弱,且能经卵传染给下一代,其胚种传染率要比家蚕微孢子虫低。  相似文献   
5.
从感染NPV的蓖麻蚕(Philasomiaricini)血淋巴收集NPB.NPB经0.01M Na_2CO_3—0.05M NaCl作用后,用水饱和苯酚—十二烷基硫酸钠提取DNA.NPV DNA的电镜观察表明其环状分子长度差异很大,最大的环和最小的环相差6倍多.测量了9个环状分子长度,长度在36±4μm,相当75±8×10~6道尔顿分子量的分子占总数近60%.NPV DNA用限制性内切酶BglⅡ,BamHI:XhoⅠ,XbaⅠ酶解分别出现6,4,15和8个片段,用片段总和法计算的平均分子量为74.7×10~6道尔顿.  相似文献   
6.
康国平  钟馗  黄可威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276-5278
介绍了家蚕蚕病的发生规律,分析了蚕病的发生现状及发生原因,总结了蚕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家蚕几种病原微孢子虫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郭锡杰  黄可威 《蚕业科学》1995,21(2):96-101
从不同地区养蚕生产及桑园害虫中分别收集到四种微孢子虫,MA—1、MD—1、Pha—M和Ha—M。从它们孢子的形态、对蚕的致病性、相互间的血清学关系、在蚕体内的寄生部位和引起的组织与细胞病变以及在蚕体内增殖的生活史等方面与典型的家蚕微粒子病病原Nosemabombycis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MA—1与N.bombycis相同;Ha—M可能亦来源于N.bombycis;MD—1为N.bombycis的形态变异株,定名为N.bombycismor.var.;而Pha—M为与N.bombycis不同的种,暂称为Nosemasp。  相似文献   
8.
亚迪欣对家蚕病原体的消毒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亚迪欣是一种高效广谱性消毒药剂 ,对家蚕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微粒子病的病原体有显著的消毒效果。与常用的蚕用消毒剂蚕用消毒净比较 ,亚迪欣水溶液有效成分较稳定 ,对金属的腐蚀性较小 ;添食对家蚕的生长发育、茧质、丝质及种质未见不良影响。实际使用浓度为 2 5 0倍溶液用于蚕室蚕具消毒 ;10 0 0倍溶液用于桑叶叶面消毒。对细菌芽孢和毒素、微孢子消毒可用 16 0 0倍溶液  相似文献   
9.
不同来源微粒子孢子间血清学关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郭锡杰  黄可威 《蚕业科学》1994,20(3):154-157
应用玻片凝集法和酶标抗体法比较了几种不同来源微粒子孢子间的血清学关系,包括本所保存的家蚕微粒子孢子(BmN.b),从安徽绩溪和江苏东台的饲养蚕中收集到的微粒子孢子和从四川收集到的蓝叶虫(phyllobrotiacarmataBaly)微粒子孢子。结果表明,绩溪、东台微粒子孢子与BmN.b之间具有相同的血清学关系,而蓝叶虫微粒子孢子与BmN.b之间无血清学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证明反向间接直凝法应用于家蚕CPV的研究上,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设备简单,方法简便等优点。 应用此法检查接种质型四方形多角体(TC)的早期蚕血液,呈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而未接种的血液呈阴性反应。把呈阳性反应面外表尚无症状出现的蚕血液涂在桑叶上给蚁蚕食下感染,或给大蚕经皮下穿刺接种,都能致病,在显微镜下检查中肠组织有TC存在。把病蚕血经5号、6号砂芯漏斗抽滤,滤液滴在人工饲料上给蚁蚕添食,同样能致病并有TC出现。 从而证明CPV不仅能在中肠组织细胞中繁殖,而且在血液中亦能存在,并且有很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