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30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8篇
  17篇
综合类   137篇
农作物   10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6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土壤种子库研究,可为该区域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退化土地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阿里地区高寒荒漠草地土壤种子库与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和土壤种子库萌发试验,对区域种子萌发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在阿里地区的高寒草地上所取的9个样地的27个土壤样品中共萌发了28粒植物种子,总计11个种,分属8科10属,其中禾本科和莎草科占比最高分别为39%和25%。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与种子库萌发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土壤PH值、土壤含水量与种子库植物萌发呈显著负相关(P<0.01),土壤全氮、有机碳、碱解氮、与萌发数间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全钾、土壤粒径D90与萌发数间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结果对阿里地区维持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稳定性及抑制高寒草地退化态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疫苗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感染的有效措施,疫苗制备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就是选择合适的佐剂.本文对佐剂在动物疫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概述,重点归纳总结了目前几种商业化佐剂的主要成分、作用机制及对畜牧动物的适宜性,并提出了目前兽医疫苗佐剂在研究中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1 太湖蓝藻治理历程 2004年,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水面达2340 km2,蓄水量达47.5亿m3,湖岸达436 km2,环湖堤坝290 km2.蓝色藻类爆发的变化过程与人类对水体污染的干预程度和栖息地变化有关.1986以前,没有出现蓝藻爆发现象,此时,太湖营养不良,采取干预措施效果较好.由于城市化程度不高,池塘生活...  相似文献   
4.
果园养鸡效益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们逐渐探索出一种适合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土地高效经营模式的最佳种养组合模式——果园养鸡。1果园养鸡的优势特点1.1灭虫除草,降低成本鸡具有取食昆虫、青草和草籽的习性,在果园中放养一定数量的鸡,鸡在果园觅食,可把果园地面上和草丛中的白蚁、金龟子、地老虎等  相似文献   
5.
野外树木的病否诊断,可以通过对树上有无患病症状、症状特征和对树木周围环境的仔细观察获得答案。观察野外树木得病后有不正常的表现。一般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是在寄主患病部位表面有明显的粉状物、霉状物或子实体;由细菌、病毒、线虫和真菌等微生物引  相似文献   
6.
辣木(Moringa oleifera)是优质木本蛋白饲料,已广泛应用于家畜、家禽和水产动物饲喂中,在我国传统饲料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综述了辣木的营养成分及其在畜禽和水产动物饲喂中的效果,以期为辣木资源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分析得知,辣木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黄酮、多酚等生物活性物质;其青贮或作为饲料添加饲喂畜禽,不仅能提高畜禽生长速度、缩短出栏时间、降低饲养成本,改善畜禽肉、蛋、奶品质,还可提高畜禽抗氧化能力、改善血液指标、提高机体免疫力。未来辣木资源开发时,需进行不同生态区辣木适应性评价,辣木机械化收获技术研制,辣木饲料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不同畜禽饲喂方法、饲料配方和饲喂效果评价,水产养殖中适宜辣木添加量确定等。  相似文献   
7.
8.
为探明饮料用原料茶的适宜干燥工艺,将不同干燥方式、干燥程度绿茶原料加工成茶饮料,研究其浸出特性及品质稳定性。结果表明:(1)低温浸提时,茶多酚浸出量以炒干最高,高温时以烘炒焙、烘炒烘处理最高。氨基酸的浸出量则均以烘干、烘焙处理最高。(2)烘干、烘焙样品在灭菌前后及贮藏期间的L值显著为高,平均值较其余处理高2.035~3.905;抗色变能力同样以烘干较强,低温贮藏时的-a/b值较炒干处理样高19.5%。(3)感官风味比较显示,大多数处理茶汤在灭菌后均呈现出绿黄或黄绿色,香气带熟,但烘干处理仍能保持绿明亮,且滋味、香气未显熟味;贮藏期间的风味稳定性也以烘干样为最佳。综合分析,饮料用原料茶的干燥工序宜采用烘干工艺,且烘干程度以5%~6%为佳。  相似文献   
9.
以一芽一叶的福鼎大白茶鲜叶为原料,设定6个微波杀青的时间梯度(0、30、60、90、120、150 s),按时间点取样,测定在制品的含水率、容重、色差Lab值、长度、宽度等,研究微波杀青时间对茶在制品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波杀青的进行,在制品的含水率在前90 s匀速缓慢下降,而后急速下降,容重在微波30 s后显著下降;茶在制品的平均相对长度差、相对宽度差和面积差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在微波60~90 s时相对最小;在制品色差L值、|a|值、b值随着微波杀青的进行,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微波前90 s均较鲜叶有显著提升,而后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微波杀青时间和含水率均对L值、|a|值、b值、相对长度差等呈显著影响,总体上看以微波杀青60~90 s最有利于获得较优的外形属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蚯蚓的生理代谢活动来处理生物垃圾,从而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中的氮、磷和钾等元素的含量,同时蚯蚓自身也得以存活和增殖。试验通过测定经蚯蚓消化代谢后的生物垃圾,从产物中找出氮、磷、钾的变化规律。同时试验表明蚯蚓的周繁殖率为34%,单独个体日处理生物垃圾量为0.957 g。利用蠕虫(蚯蚓)对生物垃圾进行处理不仅可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同时通过蚯蚓增殖更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