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正>由于养蛇业发展不断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养蛇数量的增加,使蛇类动物皮肤病的发生越来越常见,并成为养蛇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尤其是在冬眠过后和雨季来临,各种寄生虫和细菌也会大量繁殖,再加之气温较高、湿度加大、蛇生存空间狭窄以及营养不平衡等诸多原因,造成蛇类动物皮肤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死亡率也不同程度的上升。本文结合文献和临床经验综述了蛇类动物皮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饲粮中高铜水平对尖吻蝮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来源相同且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较好的尖吻蝮共106条,随机分成4个组,以CuSO_4·5H_2O作为铜源,研究日粮中不同铜水平对尖吻蝮幼蛇生长性能的影响,4个处理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不同的高铜水平0mg/kg、100mg/kg、150mg/kg、200mg/kg。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50mg/kg铜水平对尖吻蝮平均日增重有显著影响,日粮中添加100mg/kg、200mg/kg铜水平对尖吻蝮幼蛇平均日增重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蛇曼氏裂头蚴病(Spirometra mansoni,又称孟氏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曼氏裂头蚴(plerocercoid)侵入蛇类动物身体引起的疾病。我国目前已发现人和61种动物寄生曼氏裂头蚴,它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分布在湖南、广西、广东、福建等17个省市。此蚴虫可在蛇体内移行,寄生部位多变,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寄居部位以皮下、肌肉组织内居多。寄生数量少时一般对蛇类的健康危害不大,症状也不明显,被寄  相似文献   
4.
IAA、KT、GA_3和CH对棉花胚状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组织培养中所产生的胚状体在不加任何激素及CH的MS基本培养基上,部分球形胚状体可发育成具子叶的胚状体,并进而形成相当数量的正常试管苗;外加0.1mg·L(-1)的GA_3对球形胚状体及具子叶胚状体的正常发育均不利,导致大量胚状体重新形成愈伤组织;CH(500mg·L(-1))可促进球形胚状体的正常发育,大大降低异常胚状体的发生,并可抑制具子叶胚状体次生愈伤组织化,同时可使试管苗生长健壮:KT明显的促进了胚状体的正常发育,大大提高了正常具子叶胚状体及试管苗的形成率,但若同时附加一定浓度的IAA,刚抑制了KT的作用,表明IAA对胚状体的发育有害。  相似文献   
5.
棉花体外耐盐反应及筛选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盐渍化是限制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常规育种培育耐盐植物进展较慢。近年,随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为选择培育耐盐植物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目前已证实培养的植物离体细胞存在自发的染色体变异,推测这是产生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基础,以至许多学者认为从组织培养可获得丰  相似文献   
6.
2019年5月,湖南省永州某蛇场出现了以眼镜蛇表皮松脱、蜕皮不畅、皮下积液积脓、恶臭等主要症状的皮肤病。根据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细菌分离培养等情况,可诊断该病例由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引起。治疗后,病蛇开始蜕皮,脓性分泌物减少或消失,皮肤温润,精神好转,治愈率75%。  相似文献   
7.
春小麦叶面追肥试验效果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4种新型叶面肥在春小麦田苗期、抽穗前喷施的结果表明:高钾营养素、FA旱地龙、喷施宝、磷酸二氢钾可促进春小麦生长发育,增加春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显著提高春小麦单产,增加纯收益.4种叶面肥均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