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大豆品种十胜长叶是引进种质在我国大豆育种中利用最多的品种之一.对2005年以前利用十胜长叶育成的195个大豆品种进行了系谱分析,旨在明确十胜长叶对各育成品种的遗传贡献率,总结其利用方式,为国外种质的利用提供依据.通过分析发现,利用十胜长叶衍生育成的品种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北京4个省市,它所衍生的品种数分别为96个、89个、8个和2个;平均遗传贡献率分别为13.04%、14.99%、20.31%和7.81%.其中92.2%的品种是由杂交育成的.十胜长叶对这些品种的遗传贡献率范围为0.78%~50.00%,以遗传贡献率为12.50%、6.25%和25%的衍生品种数较多,占衍生品种总数的77.3%,说明十胜长叶的利用以至少三交效果比较好,通过复交有利于聚合国内外品种的优良特性.十胜长叶在我国大豆育种中的成功利用说明,通过与当地品种杂交选育创造优良中间材料是利用国外引进种质改良我国大豆品种的有效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制备抗猪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PD-L1)的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免疫学特性,本研究将猪PD-L1基因的外膜区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进行表达,以纯化的表达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利用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以表达PD-L1-Fc蛋白的293T细胞作为抗原,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筛选杂交瘤培养上清,获得两株稳定分泌抗猪PD-L1 MAb的杂交瘤细胞系.MAb亚型鉴定均为IgG1型,轻链为(K)链.Western blot试验表明这两株MAb均可以特异性识别PD-L1蛋白.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这两株MAb可以识别表达于293T细胞膜表面的PD-L1分子,但不能阻断PD-L1分子与其受体PD-1的结合.这两株MAb的获得为研究PD-1/PD-L1通路与猪的某些感染性疾病发展进程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胡麻干物质、氮素积累转运、胡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氮肥运筹方式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环境下,以不施氮(N0)为副对照.整个生育时期施肥总量为150 kg/hm2,全部基施(N1)为主对照,分析比较了4种氮肥运筹方式;N2(2/3基肥+1/3现蕾期追肥)、N3(1/2基肥+1/2现蕾期追肥)、N4(1/3基肥+2/3现蕾期追肥)、N5(1/3基肥+1/3分茎期追肥+1/3现蕾期追肥).【结果】采用适宜基追肥运筹氮肥能显著提高胡麻干物质与氮素积累和转运、产量和氮素利用率.追肥可以满足胡麻植株在盛花期吸收氮素高峰的需求,促进了植株对于同化物和氮素的积累能力.其中全生育期干物质和氮素总积累量均为N4、N5较高,且成熟期N5较N0、N1分别显著增加16.3%、5.0%...  相似文献   
4.
国外种质对中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贡献的分子证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SSR标记对32份中国大豆品种与40份国外引进大豆育成品种祖先亲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明确引进国外大豆种质对中国大豆育种的遗传贡献。结果表明,在22个SSR位点共检测到170个等位变异,中国大豆和引进国外大豆平均等位变异数分别为6.0和6.9个,遗传多样性指数都为0.71,国外品种中检测到48个特有等位变异,而中国大豆中仅检测到22个,且共有等位变异在中外大豆中的分布频率差异较大。聚类分析也发现中国育成品种与国外引进大豆存在较大差异。遗传组成分析发现,Amsoy和十胜长叶2个国外种质的引入使5个中国大豆育成品种增加了23个国外种质特有等位变异;其在育成品种中的保留比例为29.13%,但不同遗传背景中保留的等位变异不同,说明国外种质在中国大豆育种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仍有很多特有等位变异没有被利用,可以继续作为亲本在中国大豆改良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角叉菜中分离到1株κ-卡拉胶降解菌,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其16S r DNA基因序列1473 bp,在核酸数据库(NCBI)进行同源性检测,发现与Devosia chinhatensis sp nov相似性的为93.4%.结合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将其归属于德沃斯氏菌属,并命名为Devosia sp.Fjfst-330.初步培养,采用DNS法测定该菌胞外κ-卡拉胶酶活为63.3 U·m L-1.  相似文献   
6.
对广西田园生化有限公司生产的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进行了大区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褐飞虱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适宜用量为150~225g/hm2,药后10d的防效达90.54%~95.31%,药后20d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油菜华油杂62的秸秆为供试作物秸秆,复合菌剂A[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产紫篮状菌(Talaromyces purpureogenus)]、复合菌剂E[欧洲链霉菌(Eurotiomycetes sp. genotype 631 JMUR-2016)+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为供试复合菌剂,在盆栽模拟秸秆还田试验中测定复合菌剂对秸秆降解率、土壤及小麦生长的影响,为提高油菜秸秆直接还田的秸秆利用率、实现绿肥作物还田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结果表明:两种复合菌剂的施用均能够提高油菜秸秆降解率,对小麦生长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效果,且有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电导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找一种能够科学高效地将小站稻秸秆用于秸秆还田的方法,并将其作为一种储备技术,本研究在全国4个地区地土壤中进行取样,通过富集培养、刚果红水解圈比较、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与滤纸酶活力的测定,筛选具有高纤维素酶活力的菌株,为关于小站稻秸秆高效处理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共筛选出了39株具有较强纤维素酶活力的菌株,菌株F1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和滤纸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菌株,分别为5.228U/mL与4.183U/mL。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黄土高原地区胡麻产量形成对钾肥高效利用下的关系,以2个当地主栽胡麻品种"陇亚11号"(V1)、"定亚23号"(V2)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钾(K0,K2O 0 kg hm-2)、低钾(K1,K2O 30 kg hm-2)、中钾(K2,K2O 60 kg hm-2)与高钾(K3,K2O 90kg hm-2)4个钾肥水平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胡麻植株钾素积累分配转运及产量形成和钾肥高效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后V1和V2两胡麻品种钾素积累量分别上升6.67%~16.47%和12.74%~22.12%,茎钾素转运率增加10.25%~14.23%和1.64%~10.26%,籽粒钾素分配比例上升-1.68%~4.76%和3.45%~14.51%,产量分别增加1.68%~10.72%和6.68%~17.77%;中(K2)、高钾(K3)处理的V1和V2胡麻品种茎钾素转运量上升3.15%~11.59%和8.62%...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活疫苗(HuN4-F112株)诱导的抗体对II型不同亚群PRRSV的中和作用,本研究将10头PRRSV抗原、抗体阴性的6周龄仔猪,每头仔猪肌肉注射1头份疫苗(106.0TCID50/mL),每周采血并分离血清,检测该血清对II型PRRSV第1、2、4亚群的代表病毒株勃林格PRRSV活疫苗(VR-2332株)、PRRSV活疫苗(CH-1R株)和HP-PRRSV活疫苗(HuN4-F112株)的中和效价。实验结果显示,仔猪免疫3周后开始产生针对HuN4-F112的中和抗体,11周至22周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持续至少25周,但只有少数免疫猪在几个时间点的血清对VR-2332和CH-1R疫苗株具有血清交叉中和作用,而且中和效价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