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兔胚胎的一些与分离胚胎干细胞有关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获得具有发育全能性的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3日龄、3.5日龄和4日龄家兔胚胎的形态结构和免疫组化特征进行了观察。家兔胚胎的外围,不仅有透明带,还包有一层很厚的胶膜。3日龄兔胚为桑椹胚;3.5日龄胚胎已出现囊胚腔,囊胚腔较小,扩增内细胞团(ICM)占据囊腔的1/2~2/3;4日龄为囊胚,囊腔扩大,ICM与囊胚腔的体积比值缩小。桑椹胚的卵裂球和3.5日龄、4日龄胚胎的ICM,以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胚胎阶段特异性细胞表面抗原-1(SSEA-1)免疫荧光标记均呈强阳性,说明它们是由未分化的细胞构成。因此,从保证全能性的角度考虑,3日龄、3.5日龄和4日龄的家兔胚胎,均可用于ES细胞的分离。  相似文献   
2.
家兔桑椹胚和早期囊胚在饲养层表面的贴壁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不同状态家兔3日龄桑椹胚和4日龄囊胚在饲养层上的贴壁规律。结果表明,去除或保留透明带和胶膜的全胚贴壁最晚,离散胚在培养24h内即可贴壁,切割胚贴壁大多数发生于体外培养24~48h之间。离散胚和切割胚都可能在培养12h后重新聚集成中空的亚囊胚结构。亚囊胚的贴壁过程是某一部位首先附着于饲养层表面,然后滋胚层铺展形成向下的拉力,使其全部贴壁。液滴培养与四孔板培养法对亚囊胚的贴壁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蘑菇的小菌核病是由一种伏革菌的分生孢子阶段的病原菌引起的。这种病主要发生在培养料中,被浸染的培养料中有许多黄色的小颗粒,外形似鱼籽,故有人称其为鱼籽菌,常在播种后就在培养料中发生。生有小核菌的培养料,蘑菇菌丝通常长不好,严重时很难蔓延,培养料中只有几条稀疏的线状菌索,严重影响蘑菇产量,有时甚至颗粒无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做好预防工作。一、形态特征小核菌属半知菌纲、无孢霉群、小核菌属。菌  相似文献   
4.
影响体外培养兔胚发育和兔类ES细胞分离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试验系统地比较了影响兔囊胚体外培养和免类ES细胞系分离的几个主要因素。结果表明,3种不同糖浓度(4.5,1.0,0.2g/L)在48h内对胚胎贴壁均无显著影响。在高糖DMEM中,早期胚胎内细胞团(innercellmass,ICM)增殖速度最快,分化也快;超低糖组,ICM增殖缓慢,分化出现时间较晚;低糖组,ICM既能保持较快的增殖速度,又能维持较长时间的未分化状。高糖组和低糖组的ES细胞样集落的传代能力相似,可达6~7代,超低糖组中不超过2代。胰岛素能促进ICM的增殖,并可提高传代过程中ES细胞样克隆的形成率。在小鼠胚胎原代成纤维细胞(MEF)和一种经白血病抑制因子转化了的小鼠成纤维细胞系(SNL)上,ICM都能维持较快的增殖速度,在家兔胚胎原代成纤维细胞(REF)中ICM增殖较慢,无饲养细胞条件下,ICM存活率低,生长状况不佳。传代能力,REF要比MEF和SNL低,且主要形成上皮样集落。作者根据以上实验结果认为,用低糖DMEM为基本培养基,再加入胰岛素,在MEF或SNL上培养切割胚胎和连续传代的技术路线是较为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就工程制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指出应在制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