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8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对蚕茧经营管理是继续坚持统一,还是实行放开?是当前蚕丝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需要回答的一个实际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粗浅认识,谈谈几点看法,供同行参考。一.蚕茧经营管理必须由统一转为放开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蚕茧由国家统一定价,归国有企业统一经营管理,能充分体现计划调节的优越性,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  相似文献   
2.
<正> 我省现有茧站1400多个,烘茧灶4000多副,年收茧能力200多万担。现行烘茧灶的型号虽有十多种,但从主要结构来看,几乎未脱离传统方形灶的框框。我们对省内现行各类烘茧设备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在综  相似文献   
3.
<正> 一、四川丝绸业的概况四川丝绸业历史悠久,是我国蚕丝业发源地之一。远在唐代,蜀锦工艺即达到高峰,产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东南亚及西亚、欧洲。如今,四川丝绸在全丝绸业及我省对外经济贸易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蚕丝产量占全国百分之三十以上;出口创汇占全省百分之三十左右,是四川出口创汇的  相似文献   
4.
<正> 国际国内丝绸市场的容量与前景如何,这是我们制定丝绸业发展战略规划首先应弄清的问题。四川省丝绸公司领导在研究四川丝绸业发展战略规划时提出:“国际国内丝绸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我省在开拓市场方面还有很多文章可做,开拓市场大有可为。”这个观点我认为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国际国内丝绸市场的容量还很大,或者说市场对丝绸产品的潜在需求量还很大。本文想根据国内外市场信息,对丝绸市场的容量与前景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鲜茧茧层含水率测定仪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胡祚忠  赵廉 《蚕业科学》1996,22(3):187-190
在测试鲜茧茧层含水率与其导电电阻存在高度线性对数关系基础上,研制出鲜茧茧层含水率测定仪,实现了不削茧就能准确快速测定鲜茧茧层含水率。  相似文献   
6.
<正> 经济效益问题,是商品生产的一个基本问题。任何一项商品生产,如果不能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甚至其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也得不到全部补偿,那吗,不要说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也将无法维持。目前,四川省广大蚕农普遍反映栽桑养蚕经济效益差,生产积极性下降,这是摆在我们蚕业工  相似文献   
7.
<正> 开拓丝绸市场,是丝绸行业的一项战略任务。开拓丝绸市场,是扩大丝绸消费,振兴丝绸经济的关键,在推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的条件下,尤其是这样。回顾丝绸市场,在近代丝绸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也存在着曲折和起伏,但从总体上看,可以说是一个久盛不衰的市场,  相似文献   
8.
<正> 蚕茧收烘是丝绸工业的基础环节,茧站是丝绢工业原料采集和初加工的专业经济机构。了解茧站的起源与发展,明确茧站的性质、地位、特点和任务,对搞好茧站管理,更好地为蚕农、为工厂、为出口创汇服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茧站的起源与发展 1.茧站是伴随工厂化缫丝生产而兴起的。机械化缫丝生产工厂的兴起,要求作为缫丝原料的蚕茧,既能满足常年生产的需要,又能满足缫丝工艺技术的要求。因此,缫丝厂就  相似文献   
9.
<正> “六五”期间,全国桑蚕茧总收购量约为135万吨,比“五五”期总收购量增长43%;全国桑蚕丝总生产量约14万吨,比“五五”期总生产量增长52%。“六五”期间,出口厂丝约4.3万吨,年平均出口量为8600吨,比“五五”期年平均出口量增长16%,出口真丝绸3.4亿米,年平均出口量为6800万米,比“五五”期年平均出口量增长31%。上述情况表明,在“六五”期间,  相似文献   
10.
<正> 商品生产离开对市场经营状况的调查研究,盲目地进行决策和计划,既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更不可能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因此,必须把市场调研作为企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认真抓好。市场调研的任务,就是要为保证生产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提供计划和决策的科学依据。说具体点,就是要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为生产企业努力寻求,适销的产品规格、花色、品种、款式和质量等级,适销的价格,适销的数量,适销的包装,以及适销的时间,适销的地点,适宜的销售方式和适宜的利润。市场调研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