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5篇
农学   8篇
  5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岗巴羊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4.00±1.00)kg的20~30日龄岗巴羊90只,随机分为放牧组(Ⅰ组)、半舍饲组(Ⅱ组)和舍饲组(Ⅲ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Ⅰ组采取放牧养殖模式,Ⅱ组采取白天放牧傍晚补饲养殖模式,Ⅲ组采取舍饲养殖模式。结果表明,(1)试验的24周内,Ⅲ组和Ⅱ组试验羊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的3个阶段,试验Ⅲ组和Ⅱ组体尺增量均大于试验Ⅰ组,除前8周、24周试验Ⅲ组体长增量外,其他体尺增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2)试验Ⅰ组A阶段(1~8周)、B阶段(9~16周)体重增量显著大于C阶段(17~24周)(P<0.05)。试验Ⅰ组A阶段体高和体长增量显著大于B阶段(P<0.05),B阶段体高和体长增量显著大于C阶段(P<0.05)|试验Ⅰ组A阶段胸围和管围增量显著大于B和C阶段(P<0.05)。试验Ⅱ组A阶段体尺增量显著大于B和C阶段(P<0.05)。试验Ⅲ组A阶段体高和体长增量显著大于B阶段(P<0.05),B阶段体高和体长增量显著大于C阶段(P<0.05)|试验Ⅲ组A阶段胸围和管围增量显著大于B和C阶段(P<0.05)。由此可见,舍饲、半舍饲养殖可显著提高岗巴羊生长性能|舍饲、半舍饲养殖在试验的3个阶段岗巴羊增重较为均衡|20~30日龄岗巴羊的骨骼系统发育很有规律性,总体前快后慢,体尺增量曲线出现捺笔画“”型曲线。 [关键词]养殖模式|岗巴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科技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农业科技为手段,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发展现代科技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收入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科技农业等相关问题的分析,从而提出我国发展科技农业的有效途径,希望对加快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农业的科技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西藏春小麦物候期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利用1991-2020年西藏日喀则农业气象观测站观测的春小麦生育期和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相关系数、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了西藏春小麦生育期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影响其变化的主导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在1991-2020年期间,西藏春小麦生长季内降水量(Pr)、相对湿度(RH)和日照时数(S)表现为下降趋势,平均最低气温(Tmin)升温率明显大于平均最高气温(Tmax)升温率,平均气温(Tm)、≥0 ℃积温(∑T0)和平均风速(Ws)均呈增加趋势。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以及全生育期的热量资源(TmTmaxTmin、∑T0)和Ws都表现为增加趋势,S与RH趋于减少;Pr在营养生长期增多,在生殖生长期减少,在全生育期略有增加。春小麦所有生育时期都表现为推迟趋势,平均每10年推迟2.33~13.36 d,以乳熟期推迟最明显;播种-出苗、拔节-孕穗2个生育阶段天数对气候变化响应不明显,开花-乳熟期天数以11.03 d·10 a-1的速度显著延长,其他生育阶段天数均呈减少趋势;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以及全生育期天数均呈减少趋势。除开花期外,其他生育时期都发生了推迟的气候突变,突变时间主要出现在21世纪前10年的中后期;只有三叶-分蘖、分蘖-拔节、开花-乳熟、乳熟-成熟4个生育阶段天数在21世纪初出现了气候突变。影响春小麦营养生长期、全生育期天数的主导因子是Tm,次要因子为∑T0,而∑T0却是影响生殖生长期天数的主导因子,Tm为次要因子。近30年西藏春小麦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以及全生育期天数减少,主要是因为Tm显著升高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藏药材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农药DDV为对照,研究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和草红花(Flos carthami)的乙醇、水提取液及其与DDV混合使用对黄瓜白粉病的预防与治疗效果。[结果]水柏枝的乙醇、水提取液分别比草红花的乙醇、水提取液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好。喷药3、6 d后,各处理的预防效果比治疗效果好得多;喷药9 d后,各处理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相差不大。水柏枝乙醇提取液及其与DDV混合使用对黄瓜白粉病的预防效果优于对照。水柏枝的乙醇、水提取液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在施药6 d后最好,施药9 d后的治疗和预防的效果均明显下降。[结论]水柏枝乙醇提取液和DDV混合使用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拉萨、西宁同属青藏高原,开展山体绿化具有诸多相似性。从规划设计、基础建设、树种选择、苗木质量、组织实施、审批程序、参与方式等方面综述西宁南北山造林绿化主要经验和做法。分析拉萨山体造林面临问题,借鉴西宁绿化实践基础,展望拉萨南北山绿化建设预期。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养殖模式对霍尔巴羊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11.00±3.00)kg的3月龄霍尔巴羊60只,随机分为放牧组和舍饲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放牧组采取放牧养殖模式,舍饲组采取舍饲养殖模式。结果表明,试验的21周内,舍饲组试验羊体重、体尺(体长、体高、胸围、管围)增量均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生长发育指标阶段性增量数据显示,放牧组3个阶段体重增量差异显著(P<0.05,Ⅰ阶段>Ⅱ阶段>Ⅲ阶段)。放牧组Ⅰ阶段体高、体长增量显著大于Ⅱ阶段(P<0.05),胸围增量显著小于Ⅱ阶段(P<0.05),管围增量显著小于Ⅲ阶段(P<0.05)。Ⅱ阶段胸围增量显著大于Ⅲ阶段(P<0.05),其他体尺增量显著小于Ⅲ阶段(P<0.05)。舍饲组Ⅰ阶段体高、体长和管围增量显著大于Ⅱ阶段、Ⅲ阶段(P<0.05),胸围增量显著大于Ⅱ阶段(P<0.05),显著小于Ⅲ阶段(P<0.05),Ⅱ阶段体高、胸围增量显著大于Ⅲ阶段(P<0.05)。由此可见,舍饲养殖显著提高霍尔巴羊生长性能|舍饲养殖霍尔巴羊Ⅲ阶段增重较快|霍尔巴羊生长发育有一定规律,出现不对称“V”字型曲线,即Ⅰ阶段>Ⅲ阶段>Ⅱ阶段。 [关键词]养殖模式|霍尔巴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沙棘在藏医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嘉曲顿珠 《沙棘》1996,9(1):35-37
1 藏医经典著作概述据考古学者报道,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发现新石器时代的不少石具与医学有关。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逐步产生了医学。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藏医学从无到有,从萌芽状态逐步走向完善。公元8世纪上半叶,藏医古典医著《无畏的武器》、《月王药诊》问世。公元8世纪下半叶,蜚声中外的著名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问世。它的问世标志着古老的藏医已走向成熟,藏医以崭新的面貌开始屹立于世界民族医学之林。此后又有不少名家学者著书立说注释《四部医典》。后来藏医名著《兰琉璃》、《祖先口述》问世,公元1727年与中医《本草纲目》相媲美的藏医本草《晶珠本草》问世,此书载药物2292余种,藏医书籍前后共刊行1000余册。近年各地不断整理出版藏医古典医著十余部。西藏藏医历算研究所所长、班禅大师的御医嘎玛群培,近年著成《甘露本草明镜》一书,已出版发行,此书汇集藏医药物698种,是一部较高层次的藏药学医著,深受藏学界的称赞。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西藏尼木县畜牧业防疫防控工作的现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剖析目前该县在防疫防控工作中客观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见解和措施。畜牧业是西藏世代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提高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渠道,而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作为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在综述西藏日喀则地区草场保护政策落实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实施草场保护政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草场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猴子山宜林地分小班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评价宜林地土壤质量,并结合当地水热条件,为该地区植树造林树种选择和造林技术方案及土壤改良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