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陕北黄土丘陵区是陕西省的重要蚕桑产区之一,年平均降水400~500毫米,属半干旱地区。年平均气温8~9℃,无霜期140~170天。土壤以黄绵土为主,有机质含量0.3%左右,肥力低而保水性能差。很久以前,这里的蚕农就创造了适应当地自然特点的桑树品种及栽培管理方法,利用地边、渠边栽桑,实行桑粮间作就是其一。七十年代以来,梯田面积大幅度增加,梯埂植桑有所发展。近年,试验成功了坡地桑粮隔坡反坡梯田间种技术,间作桑园又有新的发展。为了弄清桑粮间作的相互关联及经济效益,我们对间作桑园桑树与粮食作物的相互影响及其效益做了调查研究,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迁安是河北省东部唐山地区的一个半山区县,50万人口,181.2万亩土地,其中耕地77.5万亩,林地42万亩。土壤以沙质土为主。年降雨量689.3毫米,年平均气温10.1℃,无霜期168天,年日照为2675.1小时。该县的主要经济作物是花生、条桑、板粟,其中间作桑园18万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陕北地区的湖桑实生桑园大量增加,为了及时指导生产,我们在继续开展陕北桑树全年条桑收获试验和示范的同时,对三年生湖桑实生桑进行了春季发芽前剪伐程度的小试验.试验设在子长县毛家河大队一个约40度的阳坡上.整地方式为连续反坡梯田,1979年秋栽植,每亩株数100株.鉴于供试桑树枝条节间长短不一致,剪梢程度以留芽数目  相似文献   
4.
<正> 延安地区土畜产品外贸公司在蚕茧经营方面,始终坚持发挥专营公司的主渠道作用,既抓蚕茧流通,又十分注重发展蚕桑生产。单位领导有远见,敢决策拍板,职工有信心,积极肯干。他们从长远着眼,从延安蚕桑生产实际出发,制定了延  相似文献   
5.
<正> 地处陕北的子长县涧峪岔乡毛家河村,192户,863人。总土地面积17.8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31亩。境内沟多峁重,坡陡沟窄,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长期困难。1977年省蚕桑研究所科技人员来到这里,协助开展了以栽桑养蚕为主的农、林、  相似文献   
6.
陕北黄土丘陵区隔坡反坡梯田栽桑研究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陕北多为坡地桑园,由于水土流失,土地瘠薄,干旱,桑树生长不良。据1977年调查,桑园平均亩产30公斤。为了改变桑园低产的面貌,我们于1978年在子长县涧峪岔乡设置了隔坡反坡梯田栽桑试验,效果良好。1984年亩产桑叶高达483公斤,用工少,投资省,很受群众欢迎。试验地区海拔1,120米,坡度20度;土壤黄绵土,含有机质0.23  相似文献   
7.
<正>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资源、气候资源都很丰富,极适宜栽植多种经济林木,历史上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则以栽桑最盛,用以饲蚕。至今仍留有很多百年以上的大桑树。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桑园面积有了新发展,榆林、延安两地区曾达到7.5万亩。由于多为15度以上的黄绵土峁、梁、坡地建园,加之雨量稀少,年降水350~550毫米,且  相似文献   
8.
<正> 陕北群众素有栽桑养蚕的习惯。北部风沙区主要栽植灌丛式的矮桑,丘陵沟壑区则多植乔木甜桑、吴堡桑。为了加速陕北黄土高原的开发治理,振兴陕北蚕业,多年来我们在子长县对黄土高原桑树丰产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一、现有桑园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正>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包括20多个县,4.4万平方公里土地,总人口243.63万。历史上这里曾是陕西省一个重要蚕区,最高年产蚕茧50多万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里桑园面积由78年的5.7万亩,增加到82年的9万亩,蚕茧产量也大幅度增长。这里的桑叶采伐方式有留芽伐条法;春伐留枝、夏伐留芽法;采片叶冬季伐条法三种。很不利于大量饲育夏秋蚕。1975年以来,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子长县毛家河大队试验成功的全年多次条桑采伐收获技术,具有春、夏、秋蚕期均可采伐条叶;有利于复壮树势,提高桑叶产量、质量;方法简便省工;适宜于乔木桑、低干桑、无干桑等不同品种不同养成形式的各类桑树等特点,很受群众欢迎。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子长县毛家河行政村,海拔1089~1323.3米。总土地面积26700亩,其中宜林面积13000亩,已造林6700亩,内有刺槐2700亩。该村1965年引入刺槐,在四旁零星栽植。1968年以每亩60~100株密度在山坡栽植30亩,生长迅速,很受群众喜爱。1976年,在反坡梯田上营造密度为330株刺槐林47亩。此后又营造密度60株、70株、100株、150株、200株、400株刺槐林2000多亩。密度不同生长状况差异很大,干部、群众褒贬不一,莫衷一是。为弄清哪种密度刺槐生长好,我们利用蹲点之便做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叙述如下。1.房前屋后栽植生长快。芦岔河村薛秉章、毛家河村周培宽,1956年、1969年分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