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蛋白的抗原性,为开发PCV2的检测方法奠定基础。以PCV2CAU0673毒株的DNA为模板,扩增获得702bp的目的片段,扩增产物克隆入pET30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pET30a-PCV2-ORF2重组质粒,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在37℃以1mmol/L IPTG诱导表达6h;采用Ni-NTA树脂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并用不同浓度的尿素对纯化蛋白进行复性。SDSPAGE分析表明,该ORF2编码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得到表达,蛋白大小约为34ku;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该重组Cap蛋白与PCV2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与NA-PRRSV和PPV1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成功构建了PCV2-ORF2原核表达载体,实现了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纯化后的复性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为猪圆环病毒2型检测方法建立或试剂盒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掌握2022年达州市家畜O型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 FMD)免疫效果,从辖区180个场(点)随机采集猪、牛和羊血清2 879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O型FMD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家畜O型FMD免疫抗体场(点)阳性率为88.89%,样品阳性率为88.78%,均达到农业农村部规定标准。在不同种类家畜方面,牛场(点)阳性率和样品阳性率均最高,分别为93.94%和93.41%;在场(点)类型方面,屠宰环节的场(点)阳性率显著低于养殖环节(P<0.05),规模场(存栏量≥500头/只)的场(点)阳性率、样品阳性率均高于适度规模场(存栏量<500头/只)和散养户;在不同区域方面,通川区场(点)阳性率和样品阳性率均最高,渠县最低;在不同季节方面,场(点)阳性率最高为夏季(92.31%),而样品阳性率最高为冬季(90.76%);从不同生长阶段来看,种畜场(点)阳性率和样品阳性率均最高,分别为96.72%和92.62%。监测结果表明,达州市家畜O型FMD免疫效果较好,建立了有效的免疫保护屏障,可为进一步做好FMD科学防控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
非洲猪瘟分子病原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具有急性、高热、高病死率等特征。主要暴发于非洲、东欧国家、俄罗斯及高加索地区,给受灾国家的养猪业造成严重的影响。现主要从分子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学对非洲猪瘟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非洲猪瘟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原核截短表达猪细小病毒6型(Porcine parvovirus type 6,PPV6)ORF2基因,并制备PPV6 VP1((348 aa-675 aa))蛋白多克隆抗体,为后续研究该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材料。【方法】以PPV6分离毒株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获得ORF2截短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0a-PPV6-ORF2。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Ni-NTA树脂亲和层析纯化,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纯化后重组蛋白。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与弗氏佐剂混匀乳化,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 blotting、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间接ELISA鉴定免疫兔血清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了pET30a-PPV6-ORF2重组表达载体,原核截短表达了PPV6 VP1((348 aa-675 aa))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PPV6 VP1(  相似文献   
5.
非洲猪瘟病毒的分子病原学及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具有急性、高热、高病死率等特征,主要暴发于非洲、东欧国家、俄罗斯及高加索地区。目前,该病缺乏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给病情爆发地区的养猪业造成严重的影响。ASFV的主要靶细胞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造成细胞凋亡,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进而表现出相应的疫病特征。ASFV具有基因组较大、基因型较多且易变异等特征。文章主要从分子病原学和致病机理方面对ASFV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ASF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