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奶牛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繁殖障碍性疾病已经成为目前制约和困扰其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而目前普遍采用的个体治疗方案,虽有一定效果,但难以适应大型牧场的生产要求。为此,我们于2012~2014年在存栏5 000头牛的大型牧场哈尔滨完达山奶牛养殖有限公司进行了试验观察。针对商业生产状况下的繁殖障碍性疾病牛群,先进行病因分析,再通过在日粮配制中加入生物发酵产品"RU康复好利得№.1"进行调理,同  相似文献   
2.
3.
采用RT- PCR技术扩增牛肌生成抑制素基因成熟片段,并克隆入质粒pSos中,测序鉴定后获得酵母双杂交诱饵重组质粒pSos-MSTN.将诱饵重组质粒与对照质粒转化入酵母菌cdc25Hα中.结果表明:该段基因表达的蛋白对酵母菌cdc25Hα无毒性和无自激活作用,这说明可以用此酵母双杂交系统对牛肌生成抑制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我国对TMR的认识不充分、牛群小而分散的饲养规模、现有房舍结构不合理、饲料资源单一匮乏、附属设备及技术力量不足等制约TMR在奶牛业推广的诸因素,提出加大对TMR宣传指导力度,将TMR进行专业化生产的建议,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TMR推广之路。  相似文献   
5.
2015年我国提出力争于2020年实现小反刍兽疫非免疫无疫。为此,黑龙江省制定了《黑龙江省消灭小反刍兽疫实施方案(2016—2019年)》,并于2017年1月1日起全省全面退出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在体制、机制、条件、组织等多方面的保障下,通过监测预警、信息管理、人工屏障、应急管理等多方面工作,控制和消灭了小反刍兽疫,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退出小反刍兽疫免疫探索出了一套可操作、可复制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首先分离猪前体脂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通过荧光定量PCR明确KLF15基因在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mRNA的表达规律。随后利用脂质体2000将KLF15-siRNA转染至前体脂肪细胞并诱导分化,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后分别利用荧光定量PCR、油红O染色等方法明确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PPARγ、C/EBPα、AP2的表达变化及脂肪细胞甘油三酯沉积能力。结果表明:KLF15基因mRNA表达量在猪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随时间而变化,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分化24 h时mRNA表达量最高。与对照组相比,KLF15基因表达被抑制后,PPARγ、C/EBPα、AP2表达量显著降低,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脂滴明显减少、变小。研究结果提示,KLF15参与了调控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过程,可影响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合成及脂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7.
由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以及CRISPR相关蛋白9(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Cas9)组成的系统被发现广泛存在于细菌及古菌中,是机体长期进化形成的由RNA指导的降解外源遗传物质的适应性免疫系统。由于该系统可以识别靶向序列完成DNA的双链切割,因此从2013年起,CRISPR/Cas9系统即被改造为基因编辑工具。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系统具有设计简单、特异性强、效率高等优点,为基因组定向改造调控和应用带来了突破性的革命,并且迅速在基础理论、转基因动物生产、基因诊断和临床治疗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然而,CRISPR/Cas9也存在着脱靶效应和外源基因插入困难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CRISPR/Cas9的应用。因此,近年来围绕CRISPR系统改进获得了一系列可用于基因编辑与基因表达修饰的新工具。本文介绍了CRISPR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并综述了近几年来基于CRISPR系统开发的几种新型基因编辑工具以及基因表达修饰工具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正常情况下经产荷斯坦奶牛24 h内血液中褪黑素浓度的变化情况,探索不同外源褪黑素处理方式对荷斯坦奶牛血液褪黑素浓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颈静脉注射、颈部皮下注射、颈部皮下埋植和口腔灌服外源褪黑素等方式处理经产荷斯坦奶牛,观察血液中褪黑素浓度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褪黑素在体内的分泌规律及代谢速率。结果显示,在24 h内,经产荷斯坦奶牛血液中褪黑素浓度变化明显,04:00浓度最高,为8.30 ng/mL,16:00浓度最低,为2.08 ng/mL。皮下埋植和口腔灌服外源褪黑素以后,血液中褪黑素浓度升高幅度较小;皮下注射46.4、4.64和0.464 mg褪黑素后,血液中褪黑素浓度迅速升高,1 h后达到峰值,分别为561.94、487.03、92.89 ng/mL,极显著高于注射前(P<0.01);静脉注射46.4、4.64和0.464 mg褪黑素后,血液中褪黑素浓度迅速升高,0.5 h之后达到峰值,分别为767.68、639.19、110.56 ng/mL,极显著高于注射前(P<0.01),高水平褪黑素可稳定持续48 h。本研究证明了荷斯坦奶牛体内褪黑素分泌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静脉或皮下注射外源褪黑素可以迅速提高血液中褪黑素的浓度,且血液中褪黑素的代谢速度与褪黑素的浓度高度相关,随着血液中褪黑素浓度的增加,褪黑素的代谢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探究在日粮中添加胍基乙酸(GAA)对中国荷斯坦公牛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将40头2月龄断奶体重接近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公牛分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5%的GAA),每组20头,试验期为485 d(2020年7月份—2021年10月份)。在试验期第1,90,275,335,485天称重,并计算平均日增重;在试验期第275,460,485天采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和激素水平。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0.5%的GAA可极显著提高中国荷斯坦公牛的第485天体重和全期的平均日增重(P<0.01);极显著提高第485天时血清中总蛋白(TP)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血清中三酰甘油(TG)含量(P<0.01),极显著提高血清中胰岛素(INS)水平(P<0.01),显著提高血清中生长激素(GH)水平(P<0.05)。说明在日粮中添加0.5%的GAA可促进中国荷斯坦公牛生长,减少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