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树州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草原作为玉树州土地资源的主体,又是江河源上游的生态屏障,近年来受全球性气候变暖、变干等自然因素和超载过牧、滥采滥伐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玉树州草原严重退化面积逐年增加,草原鼠害泛滥成灾。搞好玉树天然草地生态资源的保护,对全州乃至全国生态环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1、甲酸钙增肥.芬兰科学家研究表明,在仔猪断奶的头几周饲料中添加1.5克甲酸钙,可使仔猪的生长速度提高12%以上,饲料转化率提高4%,并能降低仔猪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湖北农垦从2001年开始,深化改革促发展,强化管理增效益,狠抓垦区扭亏增盈工作。经过垦区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湖北农垦在连续八年减亏以后,2004年实现利润总额4040万元,一举扭转了亏损局面。  相似文献   
4.
随着“退牧还草工程”、“人工种草”、“黑土滩治理”等项目在玉树县的实施,玉树县草业发展迅速。针对玉树县草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种鸡使用EM添加剂对后代性别比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M是有效微生物菌群的英文缩写 ,该技术发明人是日本学者比嘉照夫 ,EM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 1 0属 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制成的微生物制剂。据称具有提高畜禽生产性能 ,提高饲料报酬 ,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和优化环境等作用。多年来 ,本局重视该技术的推广 ,在猪、鸡、奶牛、狗等多种畜禽品种应用 ,均取得良好效果。但在种鸡应用时 ,出现雏鸡性别较大幅度偏离自然 1 :1规律的现象。为证实这一现象 ,我们在市种鸡场作了此次试验。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EM原露由广西必佳微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试验鸡为 1 56…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择4头(公、母各两头)延边黄牛,在23个部位采样,以10%甲醛溶液固定,石腊包埋切片,常规H—E染色,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观察测量,统计九个数据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公牛皮肤总厚度平均值为4089.189um,真皮总厚度为4035.725um,表皮占皮肤总厚度的1.17%。母牛皮肤总厚度平均值为2222.412um,真皮总厚度为2175.620um,表皮占皮肤总厚度的1.68%。皮肤厚度在不同品种、性别、部位之间呈极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小黑熊舌下粘膜下层中发现生有舌刺(Iyssa),舌刺的表面被覆有坚硬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被膜之下的组织结构,前、中、后各段不尽相同:前段由脂肪组织和少量横纹肌组成;中段主要由横纹肌和少量脂肪组织构成;而后段则为大量的脂肪组织中包埋有软骨片。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择4头成年延边黄牛,在23个部位采样,用10%甲醛固定,石腊包埋切片,常规 H—E 染色,光镜下观察皮肤的微细结构,并对毛囊、汗腺、皮脂腺等5个数据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延边黄牛皮肤的角质层有分层现象,一般分几到十几层,表皮中没有观察到透明层,颗粒层只由不完全的一层颗粒细胞构成,真皮乳头小而稀疏,乳头层的纤维细而排列紧密,网状层的纤维粗而疏松;毛囊的密度为1614.6302根/Cm~2直径为62.7142u,长度为549.247um;汗腺深度为796.1084um;皮脂腺的深度为347.8245um。以上各测量数据在公母畜之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而在各部之间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用酶组织化学法探讨新鲜芦荟汁对四氯化碳诱发损伤的培养肝细胞的保护作用。将Wistar系大白鼠乳鼠的肝细胞原代单层培养4~5天,取生长良好的培养瓶分为正常组、损伤组、实验组。在各培养瓶中取肝细胞生长盖玻片,显示琥珀酸脱氢酶(SDH)、酸性磷酸酶(ACP)、糖原(PAS反应)等。结果损伤组肝细胞比正常组肝细胞琥珀酸脱氢酶流行性明显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强。糖原显示反应结果,糖原颗粒明显减少.但实验组琥珀酸脱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及糖原显示反应结果均与正常组相似。实验结果提示新鲜芦荟汁对损伤肝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 我们在对养熊场送来的两只小黑熊尸体进行解剖时,对蚓状体进行了大体解剖和组织切片观察。两小黑熊体重分别为14公斤和16公斤。蚓状体位于舌下正中的粘膜下层内,从舌系带根部延伸至舌尖方向,长分别为6cm和6.3cm。直径2.9mm和3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