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接《新饲料》2014年第01期45页)3结果和讨论每个处理组的奶牛都饲喂平衡日粮,包括铜275mg/d、锰350mg/d以及锌1,400mg/d,这个浓度完全满足NRC(2001)对于硫酸盐的推荐量的。无机处理分别提供166%、334%及176%的可吸收铜、锰、锌的需要量(NRC,2001)。有机螯合处理没有进行类似的配方计算,因为有机螯合物的吸收系数在奶牛上还没有确定。尽管如此,与无机处理类似,有机螯合处理组的元素可吸收量也超过了NRC(2001)。两个处理的TMR预计包含铜、锰、锌分别为17mg/kg、36mg/kg、76mg/kg,其中10mg/kg、13mg/kg及51mg/kg的铜、锰、锌来自于额外添加。结果分析,微量元素含量接近或略高于预测(表3)。就日粮设计而言,无机组TMR提供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补硒对硒从母猪转运到仔猪的影响,试验对哺乳母猪饲粮中不补充硒或分别以亚硒酸钠、酵母硒形式补充0.3mg/kg硒,高于NRc对饲粮硒的推荐量(0.15mg/kg)。未强化硒的玉米一豆粕型基础饲粮为阴性对照组,饲粮中含有较高的内源性硒(Se:0.20~0.23mg/kg)。52头母猪从分娩前60d饲喂到哺乳第14d。分别在分娩前60d、30d、分娩当天、产后14d,从每个处理组选择6头母猪采血,测定血清硒浓度。收集分娩后12h内的初乳,及哺乳第14d的乳汁。在仔猪出生和断奶(14d)当天,从每窝仔猪中选择5头(每个处理组12窝仔猪)采血,混合血清,检测硒、免疫球蛋白G的浓度,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各处理组母猪在妊娠期间的血清硒水平下降;哺乳期间逐渐增加。分娩时,饲喂酵母硒(P〈0.06)的母猪血清硒浓度高于没有补硒的母猪。与饲喂亚硒酸钠的母猪相比,饲喂酵母硒的母猪其初乳和常乳(第14d)中硒浓度增加(P〈0.01)。与饲喂基础饲粮组相比,酵母硒组仔猪在出生时血清硒浓度增加(P〈0.01)。14日龄仔猪血清硒浓度在各个处理组间没有差异。仔猪血清IgG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不受饲粮硒源的影响。给妊娠和哺乳母猪补充0.3mg/kg有机硒或无机硒,窝产死胎数减少。但是,只有饲喂有机硒(酵母硒)的母猪,仔猪出生时血清硒水平更高。有机硒组母猪初乳和14d常乳中硒浓度增加程度高于无机硒组。  相似文献   
3.
基础混合日粮中每千克干物质(DM)锌含量为36mg,另外添加4种浓缩料,补充不同剂量和形式的锌。混合日粮饲喂2kg/d,一个处理组锌的浓度为300mg/kg(满足NRC(2001)推荐水平;R),另一处理组锌浓度为60mg/kg(提供推荐量的0.66;L),每种添加剂量都采取氧化锌(I)和有机螯合锌(O)两种形式。共44头荷斯坦奶牛参试(初产12头,经产32头),平均泌乳天数为31d(SD±11.4),分配至4个处理中。所有参试奶牛试验期为14周。数据分析使用ANOVA 2×2因子分析。干物质平均采食量为23.5kg/d,各处理组之间无差异。饲喂有机螯合锌并且按照推荐剂量添加的处理组(RO)产奶量(37.6kg/d)高于无机锌推荐剂量处理组(RI;35.2kg/d)和有机螯合锌低剂量处理组(LO;35.2kg/d),但是与无机锌低剂量处理组相比,无显著差异(LI;36.0kg/d)。参试奶牛乳成分并未受到不同处理的影响。低剂量锌处理组的奶牛(LI和LO)体细胞数高于推荐剂量处理组奶牛(RI、RO、LI、LO分别为3.97、3.93、4.35、4.55(log e)),牛奶淀粉样蛋白A的含量也较高。不同处理组奶牛的体况、体重以及行走评分等指标没有显著差异。奶牛蹄部问题在试验持续期间得到了改善,但是各个处理组之间无差异。同样,血浆中锌、铜、钼以及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没有受到不同处理之间的影响,推荐剂量组的奶牛血浆铜蓝蛋白含量有增高的趋势,但是在两种添加形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血液学指标在各处理之间也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按推荐剂量添加锌的处理组降低了体细胞数和淀粉样蛋白A的水平。同时,添加有机锌的推荐剂量处理组还提高了产奶量。  相似文献   
4.
载体被发现前,人们认为哺乳动物体内的锌和铜是以阴离子复合物的形式协同运输,比如金属离子与一个氨基酸结合形成螯合物或与转铁蛋白等受体结合。1995年,第一个锌离子载体(ZnT)基因ZnT1在哺乳动物中被发现。现在人们认为有两个蛋白家族参与锌的转运。ZnT蛋白家族促进胞内锌外流或内流入胞内小囊泡,降低胞内锌浓度。ZnT蛋白逆浓度梯度转运锌的机制尚不明确,然而,只有ZnT1是位于质膜上,它在动物组织中以多种方式参与锌的转运。我们实验室发现,在药理锌浓度下,ZnT1与金属硫蛋白的锌转运机制相同。第二个是Zip蛋白家族,介导细胞外液或细胞内小囊泡中的锌转运进入细胞质中,但这种蛋白却没有在家畜中发现。目前,尚未找到合适的指标来评价体内铜的状态。然而,随着近年来铜载体和伴侣蛋白的发现,研究人员认为,铜运输的调节依赖于后翻译机制介导的调节位点蛋白结构的改变。铜载体Ctr1和Ctr3,调控铜吸收的高亲和力位点。在人类的肝脏中发现一种小分子胞质蛋白MURR1,但其在铜代谢中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铜伴侣蛋白可促进蛋白对铜的吸收,这可能成为衡量铜状态的一个合适的指标。研究证实,适量的高锌日粮诱导缺铜大鼠,这些大鼠组织内的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铜伴侣蛋白(CCS)含量增加,我们最近在仔猪体内也发现CCS。其他已证明的铜伴侣蛋白包括COX17和Atox1,与CCS相同,他们与细胞内的apo-酶对铜的利用有关。这些分子领域的新发现,对于评估家畜铜、锌的生物利用率和营养需要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比添加无机硫酸盐形式和螯合形式的铜、锰及锌对产奶量、血浆和乳中矿物质浓度、嗜中性粒细胞活性以及疫苗接种后抗体滴度反应的影响。试验选择25头荷斯坦奶牛,从刚产犊到泌乳12周,完全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包括17头奶牛,泌乳天数较大(泌乳天数:试验开始时平均泌乳天数77d),第二组包括8头牛(试验开始时平均泌乳天数32d)。试验日粮设计按照NRC建议添加量的100%添加铜、锰和锌,通过无机硫酸盐添加形式(ITM)和蛋氨酸羟基螯合物形式(CTM),不考虑其他日粮成分提供的微量元素数量。每天记录采食量和产奶量。每周测定乳成分,乳中铜、锰及锌的含量在试验0、8周测定。血浆铜和锌浓度及嗜中性粒细胞活性在试验0、4、8及12周测定。嗜中性粒细胞活性通过体外方法测定趋药性、吞噬作用以及活性氧产量得到。试验第8周接种狂犬病疫苗,第12周时分别通过快速荧光焦点抑制试验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疫苗效价反应。检测得到无机和有机试验组日粮中铜分别为21mg/kg和23mg/kg,锰为42mg/kg和46mg/kg,锌为73mg/kg和94mg/kg。各处理组没有发现对产奶量、乳成分以及血浆矿物质含量产生影响。有机试验组干物质采食量少于无机试验组,但主要原因是因为两组牛体重的差异。乳中铜浓度,有机组高于无机组,对泌乳早期组奶牛的影响是有限的,对经产牛的影响显著高于初产牛。嗜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没有受到不同处理组的影响,只有在泌乳天数较大牛群中的有机螯合试验组增强了嗜中性粒细胞功能。狂犬病疫苗抗体滴度,通过ELISA反应得出结论,螯合处理组奶牛反应是无机处理组的2.9倍,RFFIT方法得出结论是有增强的趋势。补充螯合形式的铜、锰及锌,与无机盐相比,可能会增强泌乳早期奶牛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