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西芪1号种子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花后打顶、鼓粒期小水勤灌和根外追肥等栽培措施后,黄芪种子折合产量可达1735~1950 kg/hm2,较对照普通繁种田增产18.43%~33.10%.以开花后打顶+鼓粒期灌水3次(间隔7 d灌水1次),每次灌水225 m3/hm2+7月份叶面喷施2 g/kg...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地膜露头栽培模式下陇西同类地区黄芩栽培的最佳密度。方法:采用35 cm黑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在控制统一行距的条件下,设计4种不同的株距进行田间栽培试验,通过观测黄芩地上部分、地下药用部位的生长量、试验区药材产量和种子产量等生物经济指标,结合经济效益分析,优选黄芩地膜露头栽培的最佳密度。结果:株距5 cm栽培的鲜药产量较高,但药材商品规格、产籽量均低,增产不增收;株距15 cm栽培的鲜药商品规格较高,但产量和产籽量均偏低,经济效益低;株距10 cm栽培的出苗率、鲜药产量、产籽量、田间长势、药材商品规格表现好。结论:黄芩35 cm黑膜覆盖露头栽培,在陇西同类地区的最佳密度为行距30 cm、株距10 cm,即亩保苗22 000-22 500株。  相似文献   
3.
针对秦艽育苗成活率低的问题,通过应用地膜、麦草、遮阳网等不同覆盖物试验.进行了影响秦艽育苗成活率因素的分析探讨。经过对试验结果分析研究,秦艽育苗荫棚效果最佳,麦草覆盖次之、再次为遮阳网覆盖、地膜覆盖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4.
采用区组间试验和统计学方法,探讨陇中地区秦艽人工栽培中栽植密度对药材商品等级的影响。结果显示,栽培密度(株间距、行间距)对秦艽药材不同商品规格等级的产出有显著影响,秦艽栽植密度为株间距15~20 cm、行间距20~30 cm,其药材商品各等级的产出合理,经济效益高,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采煤活动所致的动态沉陷湿地具有动态性、高潜水位和生态脆弱性等特点,探明此类人工重构湿地的水生植物群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竞争机制,有助于为采煤沉陷区湿地水生植物群落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淮南潘集区人工构建的苦草群落(Ass. Vallisneria natans)为例,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苦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其他水生植物的竞争机制。结果表明,1)沉陷区苦草的生物学特性与浅水湖泊较一致。主要表现在苦草的繁殖方式、传粉方式、生活史方面,但研究区苦草以有性繁殖为主。2)沉陷区苦草能与以种子萌发形成的水烛群丛(Ass. Typha angustifolia)共生,但生物量低;在与形成两年以上的水烛群丛竞争中处于劣势,在水烛群丛盖度达到90%时苦草逐渐消失。3)沉陷区苦草在与浮叶植物莕菜群丛(Ass. Nymphoides peltatum)、苹群丛(Ass. Marsilea quadrifolia)竞争中处于弱势,其盖度、株高、生物量等指标都明显下降。4)沉陷区苦草在与沉水植物竹叶眼子菜群丛(Ass. Potamogeton malaianus)竞争中处于劣势,苦草与沉水植物黑藻群丛(Ass. Hydrilla verticillata)、狐尾藻群丛(Ass. 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大茨藻群丛(Ass. Najas marina)、金鱼藻群丛(Ass. Ceratophyllum demersum)占据不同水层空间,种间竞争不强烈,能较好地共存。总之,苦草较之于相似生长型的植物具有较明显的竞争优势,对于具有不同生活型,尤其是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处于竞争劣势。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松江生物药厂,建于1976年,就一直坚持用湿毒作种毒进行疫苗生产。随着疫苗品种不断增多,每年生产任务不断增加,种毒筛选及种毒标准测定工作量也相应增大。在较长的生产实践中,感到湿毒存在的缺点太多,经常会发生种毒失价而跟不上生产。我们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苗(H120)为例,进行了湿毒毒价与  相似文献   
7.
探索与陇中地区类似的干旱半干旱区党参最佳抗旱移栽模式,确保党参增产增收,为党参的标准化种植体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将30 cm白地膜露头栽培、30 cm黑地膜露头栽培与传统露地栽培技术进行对照,通过对不同处理间移栽党参的返青期、出苗率、鲜药产量、主根长和主根粗进行分析,优选最佳移栽模式。结果表明,采用30 cm白地膜露头栽培方法移栽党参,返青期平均值较传统露地栽培提前7 d,出苗率提高9.81%,鲜药产量增产20.39%,根粗增加10.90%。结果提示,陇中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采用30 cm白地膜露头栽培方法移栽党参,能够促进参苗返青,提高出苗率,增加产量与主根粗,适宜在与陇中地区类似的干旱半干旱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探索中微量元素肥料对蒙古黄芪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为蒙古黄芪栽培合理施用微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多因素随机小区设计,即养禾硼(T1)、养禾锌(T2)、养禾镁(T3)、浓缩硅(T4)、不追肥(CK)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通过本试验得出喷施养禾硼时蒙古黄芪株高、直径、主根长、产量、品质与不追肥比较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株高增加41.2%、直径增加27.3%、主根长增加26.0%、鲜货产量增加20.2%;蒙古黄芪甲苷含量比对照提高了25.6%,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提高32.3%,且重金属含量不超标。喷施养禾锌、养禾镁、浓缩硅对蒙古黄芪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的影响与不追肥比较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结果表明,喷施微量元素肥料养禾硼对蒙古黄芪株高、直径、主根长、产量的影响与不追肥比较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药材品质也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索党参不同的立架栽培间作套种技术(党参+蚕豆、党参+高粱、党参+谷子、党参+麻子、党参无间作)。通过党参立架栽培间作套种的产量和品相进行比较试验。试验得出:在党参不同的立架栽培间作套种技术中采用党参+谷子,党参的产量最佳;采用党参+蚕豆,党参的品相最佳。  相似文献   
10.
针对秦艽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通过不同季节、不同覆土厚度、移栽后灌水与否等试验,进行了影响秦艽移栽成活率因素的分析探讨。经过对试验结果分析研究,在自然生态条件下,秦艽移栽季节以秋季为好;如果墒情不足,可先灌水后移栽;覆土厚度控制在5-7cm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