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蝌蚪在不同发育阶段甲状腺的组织学变化。【方法】以处于变态高峰前后5期(28,33,38,42,46期)的中华蟾蜍蝌蚪为试验材料,用Motic BA300光学显微镜对各个发育时期蝌蚪的甲状腺进行组织学观察,测定蝌蚪的全长、体质量和肝质量等形态指标,并分析这些形态指标与甲状腺直径、滤泡平均直径及最大直径的线性相关性。【结果】在28期时,中华蟾蜍蝌蚪甲状腺出现但无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33期时,甲状腺具备了分泌甲状腺激素的能力;此后甲状腺进一步发育,在蝌蚪前肢展开期甲状腺活性达到最强;至尾完全吸收期,甲状腺机能减弱。蝌蚪全长、体质量及肝质量与甲状腺直径及滤泡直径呈正线性相关。【结论】具有分泌机能的甲状腺出现的发育时期,与两栖动物变态类型相关;分泌高峰期出现的发育时期与幼体持续时间密切相关。中华蟾蜍蝌蚪的全长可以直观地反映其甲状腺的机能活性。  相似文献   
2.
3种半数致死浓度计算方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寇氏法、概率单位法及线性回归法等3种半数致死浓度(50%lethal concentration,LC50)计算方法的阐述,比较了其基本公式与操作方法等。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的半数致死浓度均依线性回归法、寇氏法、概率单位法的顺序逐步升高,但差异性不显著(P>0.05)。在操作上,概率单位法和线性回归较寇氏法更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陆生脊椎动物的鼻腔都有两套化学感受器,即嗅器和犁鼻器。犁鼻器(vomeronasal organ)是临近犁鼻骨的一对盲囊,被覆发达的犁鼻上皮。嗅器主要接受挥发性的小分子物质;犁鼻器主要感受非挥发性的大分子化学物质,如信息素等。犁鼻器在脊椎动物的演化过程中差异明显。鱼类、鳄鱼、鸟类及大多数的蝙蝠和海洋哺乳动物均无犁鼻器;两栖类开始出现犁鼻器;有鳞类和啮齿类的犁鼻器非常发达,且成为一个独立器官。目前,犁鼻器的功能是对陆生环境的特异适应还是对水生环境的适应,仍存在争议。犁鼻器的发生及其功能的研究对于探讨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过程中嗅觉系统的适应进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通过CRISPR/Cas9体外酶切法检测猪生长抑素(SST)基因定点修饰靶点的活性。试验设计5个长20 bp的单链导向RNA(sgRNA),即SST-sgRNA-g1、SST-sgRNA-g2、SST-sgRNA-g3、SST-sgRNA-g4和SST-sgRNA-g5。化学合成sgRNA寡核苷酸序列,将寡核苷酸序列连接到可同时表达Cas9和sgRNA的质粒中,挑选正确克隆的质粒作为模板进行体外转录形成SST-sgRNA。利用CRISPR/Cas9体外酶切含靶点的DNA片段,根据酶切条带的灰度换算成sgRNA活性。结果显示目的sgRNA寡核苷酸双链成功插入到质粒中且序列正确,以质粒为模板体外转录SST-sgRNA成功。靶位点经Cas9蛋白酶切后与标准sgRNA1和sgRNA2酶切活性作比较,确定靶点SST-sgRNA-g1、SST-sgRNA-g4和SST-sgRNA-g5活性较高,可为在细胞水平、胚胎水平做基因定点修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华蟾蜍蝌蚪变态过程中消化系统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华蟾蜍变态过程中肠、肝和胰腺的形态及其显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采用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取变态前后5期(27,35,38,42期和46期)的中华蟾蜍蝌蚪各10只,解剖后观察,并测量体质量、消化管质量等数据。再分别取38和42期蝌蚪数只,制作石蜡组织切片观察组织结构的变化,利用Spss13.0分析所得数据。【结果】在38期,中华蟾蜍蝌蚪消化管最长,在38~42期消化管的长度平均缩短75%左右。体质量在38期前呈增加趋势,38~46期则迅速下降;肠比重(I/B)在38期最大;在整个试验期内,肝胰比重(LP/B)变化不显著;变态高峰后与变态高峰前相比,胃壁厚度显著减小,肝细胞密度显著增大,肠壁厚度变化不显著。【结论】中华蟾蜍消化系统组织结构的变化与变态发育过程中食性的变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的添加浓度及脱卵丘细胞时间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试验通过在体外成熟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10、15、20、30、40 ng/mL)的EGF来研究其对培养44 h的卵母细胞成熟率以及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在培养开始后的不同时间(18、24、38、44 h)进行脱卵丘细胞处理来研究不同时间脱卵丘处理对培养44 h的卵母细胞成熟率以及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培养基中添加10 ng/mL EGF能显著提高卵母细胞的卵裂率和囊胚率(P <0.05).共培组和独培组卵母细胞培养18 h后脱卵丘细胞成熟率均低于44 h,但差异不显著(P >0.05);共培组卵母细胞培养18 h后脱卵丘细胞的卵裂率和囊胚率显著高于培养44 h(P <0.05);独培组卵母细胞培养18 h后脱卵丘细胞的卵裂率与44 h无显著差异(P >0.05),但囊胚率显著高于培养44 h后脱卵丘细胞(P <0.05).添加10 ng/mL EGF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胚胎体外发育较好;卵母细胞培养18 h后脱卵丘细胞可提高孤雌胚胎早期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7.
小鼠胚胎嵌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昆白.CI_(57)及B/L_(615)三个品系小鼠,对其8细胞期(8C),桑椹期(M)和囊胚期(B)的全胚和半胚(半)进行聚合,培养和移植试验。8细胞期及桑椹期胚胎的聚合发育率显著高于囊胚期(P<0.05),全胚聚合的发育率显著高于半胚(P<0.05)。将同品系和不同品系的8细胞期,桑椹期和囊胚期胚胎嵌合移植给27只受体,9只妊娠,妊娠率分别为17%(1/6),40%(6/15)及33%(2/6),平均为33%(9/27),共产仔35只,其中不同品系胚胎的嵌合胚移植,产仔15只,4只为皮毛嵌合体。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