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林业饲料的研究工作,是如何进一步利用树木枝丫、嫩叶和锯末等废物,让它变废为宝,发展成为畜牧饲养业新的饲料来源。开辟新的饲料基地—空中牧场,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科学家感兴趣的课题之一。这项研究工作,有些国家早在50年代末就组织进行了。到目前为止,已生产出许多新型林业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成了新型饲料来源之一。现今已进行研究的有树叶粉、木质饲料(木片、木皮、刨花、废纸、锯末等)、木材糖化饲料、饲料水解酵母、林业青贮饲料、木质泥炭饲料、污水营养饲料、林业配合饲料等新型饲料。苏联从1955年开始,专门成立了林业饲料研究所,到1976年已发展到20多所,组织林业饲料生产,形成了工业体系。年利用嫩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科研部门利用植物资源开发新的蛋白饲料中发现加拿大杨(Populusxcanadensis Maencn)的雄花序(以下简称加杨花)可做蛋白饲料,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加杨花不仅产量可观,而且花的自  相似文献   
3.
新型林业饲料的研究工作,是如何进一步利用树木嫩枝、嫩叶、树皮及木材剩余物等,让它变废为宝,发展成为畜牧饲养业新的饲料来源。开辟新的饲料基地——空中牧场,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科学家感兴趣的课题之一。这项研究工作,已引起世界很多国家的重视,有些国家早在50年代末就组织进行  相似文献   
4.
当前一些先进国家,对发展牛、羊等反刍类牲畜饲养中,重视变单纯的谷类饲料为多品种饲料,开辟了新的木本饲料资源,研究如何开拓木材高价值利用方法,把阔叶木材转化为粗饲料。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林区天然野生资源的优势森林与人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森林是大自然的“绿色宝库”,我们祖先成群结队地在森林中采摘天然野果或渔猎充饥“茹毛饮血,栖木为巢”,森林成为我们祖先的“粮仓”、“避难所”。人类进化到今天仍然离不开森林和森林中提供的各种林副特产和环境保护等多种效益。  相似文献   
6.
利用杨树的叶花皮做饲料前景广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是多品种的杨树总称,它是我国林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杨树生长的面积约占林木资源总面积的20—30%,适应性强、分布广阔、生态良好,是速生丰产树种。杨树本身除木质部分直接利用外,它的  相似文献   
7.
国营林业企业发展集体所有制经济,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集体经济已经突破了六十年代单一的家属搞农副业生产的范围,进入了以知识青年为主的综合经营新阶段。这一变化,不仅大大丰富了林业经济内容,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林区经济的发展。林区生产实行常年作业后,集体经济也改变了生产的单一性,进入了多种经营的新时期,集体经济的林、农、牧、副、工、商一体化联合生产,已遍布整个林区,客观上  相似文献   
8.
一、多种经营的生产现状: 早在1958年,为了解决生活资料不足的困难,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开始了多种经营生产。二十多年来,林区的生产结构已发生了明显变化,单一的术材生产已逐步向以林为主、多种经营转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推动  相似文献   
9.
灵芝又名芝草、瑞草。据明代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说,“芝古称苬(音囚),芝家象草生地上之形,后人借之字为语辞”。古人把灵芝视为神奇之“仙草”,自古以来就被我国人民当做中草药加以利用,千百年来民间传颂灵芝是能治百病的仙药和长生不老之“仙草”,并被人们视为延年益寿的珍品。已知大自然有灵芝类真菌约60种,加上假芝类约100多种,这类真菌种类资源唯我国丰富而分布广泛。中国是“灵芝仙草”的发源地。它的产生与中国古老悠久历史有关,被称为“灵芝的故乡”,曾在中国古文化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应该说是世界人类文明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一、朝鲜松茸生产概况 1、松茸分布:朝鲜赤松资源很丰富,气候适宜松茸的生长.在拔海高度八百米以下的赤松林中几乎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咸镜南、北道,江原道的东部沿海;其次是平安南道的阳德,东仓郡为中心的中部浅山区;而慈江道、两江道及西海岸很少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