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为了研究断奶前补饲不同直/支链淀粉比开食料对羔羊瘤胃上皮发育的影响,选取24只体况良好、胎次一致、体重相近的10日龄羔羊(湖羊),将其随机分为3组,在饲喂相同母乳的基础上,分别补饲以纯木薯(CS)、玉米(MS)和豌豆淀粉(PS)(直/支链淀粉比分别约为0.11,0.27和0.44)为唯一淀粉来源的开食料。试验期间,每天4:00-19:00将羔羊抱入补饲栏补饲不同直/支链淀粉比的开食料,并且在6:30, 10:30和15:30将羔羊抱回母羊舍哺乳1 h。羔羊自由饮水,单栏饲喂,自由采食燕麦干草。56日龄时屠宰采样,采集瘤胃组织样品制作石蜡切片进行瘤胃乳头形态测定,采集瘤胃上皮样品提取RNA测定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表明:CS组羔羊瘤胃乳头长度和表面积显著(P<0.001)高于MS和PS组,CS和MS组羔羊瘤胃乳头宽度显著(P=0.001)高于PS组。对瘤胃上皮各层厚度统计显示,CS和PS组羔羊瘤胃上皮角质层厚度显著(P=0.001)高于MS组;CS和MS组羔羊瘤胃上皮颗粒层厚度显著高于(P<0.001)PS组;CS组羔羊瘤胃上皮棘基层厚度和总厚度显著(P<0.001)高于MS和PS组。qRT-PCR结果显示:不同直/支链淀粉比开食料显著影响羔羊瘤胃上皮CDK2和CDK6的mRNA表达量(CS>MS>PS, P<0.001);CS组羔羊瘤胃上皮细胞cyclin A和CDK4的mRNA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PS组,但与MS组无显著差异;CS组羔羊瘤胃上皮cyclin D1的mRNA表达量显著(P=0.012)低于PS组,但与MS组无显著差异。CS组羔羊瘤胃上皮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GF-1)的mRNA表达量显著(P<0.001)高于MS和PS组,CS和MS组羔羊瘤胃上皮IGF-1R的mRNA表达量显著(P=0.001)高于PS组。上述结果表明:较高支链淀粉比开食料与较高直链淀粉比开食料相比,在瘤胃中较易降解生成挥发性脂肪酸,促进瘤胃上皮IGF-1及细胞周期蛋白mRNA的表达,进而有利于断奶前羔羊瘤胃上皮的发育。研究结果对制订羔羊营养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瘤胃作为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代谢器官,能高效降解植物纤维并进行能量代谢转化,为人类提供优质的食物蛋白质。营养物质在瘤胃内的高效转化利用对提高饲料利用率及解决人畜争粮问题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瘤胃营养生理研究领域快速发展,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从动物消化道营养概念的提出、反刍动物瘤胃稳态建立与维持、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宿主互作、瘤胃营养生理与反刍动物高效健康生产等多个维度进行综述,期望为从事反刍动物消化道营养研究的国内同行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断奶前补饲不同直/支链淀粉比开食料对羔羊瘤胃上皮发育的影响,选取24只体况良好、胎次一致、体重相近的10日龄羔羊(湖羊),将其随机分为3组,在饲喂相同母乳的基础上,分别补饲以纯木薯(CS)、玉米(MS)和豌豆淀粉(PS)(直/支链淀粉比分别约为0.11,0.27和0.44)为唯一淀粉来源的开食料。试验期间,每天4:00-19:00将羔羊抱入补饲栏补饲不同直/支链淀粉比的开食料,并且在6:30,10:30和15:30将羔羊抱回母羊舍哺乳1h。羔羊自由饮水,单栏饲喂,自由采食燕麦干草。56日龄时屠宰采样,采集瘤胃组织样品制作石蜡切片进行瘤胃乳头形态测定,采集瘤胃上皮样品提取RNA测定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表明:CS组羔羊瘤胃乳头长度和表面积显著(P0.001)高于MS和PS组,CS和MS组羔羊瘤胃乳头宽度显著(P=0.001)高于PS组。对瘤胃上皮各层厚度统计显示,CS和PS组羔羊瘤胃上皮角质层厚度显著(P=0.001)高于MS组;CS和MS组羔羊瘤胃上皮颗粒层厚度显著高于(P0.001)PS组;CS组羔羊瘤胃上皮棘基层厚度和总厚度显著(P0.001)高于MS和PS组。qRT-PCR结果显示:不同直/支链淀粉比开食料显著影响羔羊瘤胃上皮CDK2和CDK6的mRNA表达量(CSMSPS,P0.001);CS组羔羊瘤胃上皮细胞cyclin A和CDK4的mRNA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PS组,但与MS组无显著差异;CS组羔羊瘤胃上皮cyclin D1的mRNA表达量显著(P=0.012)低于PS组,但与MS组无显著差异。CS组羔羊瘤胃上皮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GF-1)的mRNA表达量显著(P0.001)高于MS和PS组,CS和MS组羔羊瘤胃上皮IGF-1R的mRNA表达量显著(P=0.001)高于PS组。上述结果表明:较高支链淀粉比开食料与较高直链淀粉比开食料相比,在瘤胃中较易降解生成挥发性脂肪酸,促进瘤胃上皮IGF-1及细胞周期蛋白mRNA的表达,进而有利于断奶前羔羊瘤胃上皮的发育。研究结果对制订羔羊营养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旨在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对羔羊胃肠道重量、瘤胃发酵及小肠上皮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择10只体况良好、胎次一致、体重相近的新生羔羊,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0.5%的牛血清白蛋白,溶于生理盐水)和GLP-2组(50μg·kg~(-1)BW GLP-2,溶于0.5%的牛血清白蛋白中),每组5只。在羔羊28日龄,开始进行皮下注射,每隔12h注射1次,持续14d。羔羊42日龄时,第一次注射2h后进行屠宰。采集瘤胃液测定pH及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浓度,采集小肠上皮用于基因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羔羊相比,GLP-2组羔羊体重和胃肠道重量无显著变化(P0.05),但羔羊空肠重(P=0.083)和回肠重(P=0.060)有升高的趋势。2)GLP-2注射显著升高了羔羊血浆GLP-2浓度(P=0.025),对血浆葡萄糖、瘤胃pH和VFA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3)GLP-2注射显著升高了十二指肠上皮Cyclin B1(P=0.001)、Cyclin D1(P=0.044)、CDK1(P=0.028)及CDK6(P=0.016)的mRNA表达,空肠上皮Cyclin A(P=0.028)、Cyclin B1(P=0.016)、CDK1(P=0.013)、CDK4(P=0.023)及CDK6(P=0.028)的mRNA表达和回肠上皮Cyclin A(P=0.025)、Cyclin D1(P=0.001)、CDK2(P=0.013)、CDK4(P=0.020)的mRNA表达。4)GLP-2组羔羊十二指肠上皮GCG(P=0.036)和IGF-1R(P=0.031),空肠上皮GCG(P=0.049)、IGF-1(P=0.027)、IGF-1R(P=0.036)及GLP-2R(P=0.011),回肠上皮GCG(P=0.025)、IGF-1(P=0.029)、IGF-1R(P=0.029)和GLP-2R(P=0.032)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皮下注射GLP-2对羔羊体重、胃肠道重量和瘤胃内环境都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空肠重和回肠重有增加的趋势,升高了血浆中GLP-2浓度,显著影响小肠上皮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了羔羊小肠的发育。研究结果将为促进羔羊小肠发育营养策略的制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寡果糖诱导瘤胃酸中毒对山羊瘤胃发酵、蹄组织结构、蹄部炎症因子及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8头健康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波杂山羊(波尔山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诱导酸中毒的试验组,每组4头。其中试验组山羊瘤胃寡果糖灌注量为21 g/kg BW。分别于灌注前(0 h)和灌注后4、8、12、24和48 h采集瘤胃液,同时分别在0、4、8、24和48 h通过颈静脉采集血液,灌注后48 h屠宰2组山羊,采集蹄组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山羊瘤胃液p H、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平均值显著降低(P0.05),血液和瘤胃液中乳酸和脂多糖浓度平均值显著提高(P0.05);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山羊蹄组织中次级表皮蹄小叶和次级真皮蹄小叶的长度变短,蹄小叶形状不规则;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较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山羊蹄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6、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寡果糖诱导山羊急性瘤胃酸中毒可导致山羊瘤胃发酵紊乱,提高瘤胃液和血液中脂多糖与乳酸浓度,导致山羊蹄组织相关炎症因子与金属蛋白酶表达改变,最终引发山羊急性蹄叶炎。  相似文献   
6.
旨在研究断奶前补饲粉状精料和颗粒料对羔羊生长性能及整个胃肠道发育的影响,为颗粒料在幼龄反刍动物上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试验选取18只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新生湖羊(公羔),在其12日龄时与母羊分离,饲喂按一定比例配置好的羊奶粉(羊奶粉:水=1:10)。经过3 d适应期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n=9)和试验组(treatment group,n=9):对照组羔羊自由采食粉状精料,试验组羔羊自由采食颗粒料。两组羔羊每只每天均给予相同的奶粉量(600 mL·d-1),所有羔羊自由饮水。试验过程每天记录羔羊采食量,每周于晨饲前称量羔羊体重。羔羊42日龄时颈静脉采血后屠宰采样,称量胃肠道各部位重量,采集胃肠道各部位组织样品进行上皮形态测定。结果显示,与补饲粉状精料相比,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羔羊第6周龄(P=0.047)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羔羊第4(P=0.030)和第5周龄(P=0.019)的平均日增重。早期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第4(P=0.048)、5(P<0.001)和6周龄(P<0.001)的羔羊体重。与补饲粉状精料相比,补饲颗粒料对羔羊胃肠道重量和肠道长度无显著(P>0.05)影响;显著增加羔羊瘤胃乳头的长(P<0.001)、宽(P<0.001)和上皮吸收面积(P=0.038),但对瘤胃上皮乳头个数(P=0.230)无显著影响。通过HE染色观察胃肠道上皮结构,结果显示,与补饲粉状精料相比,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了羔羊瘤胃上皮颗粒层厚度(P=0.027),但对瘤胃上皮角质层(P=0.577)、棘基层(P=0.153)和上皮总厚度无显著影响(P=0.486)。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了羔羊十二指肠绒毛高度(P<0.001)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01)、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10)。补饲颗粒料显著降低了空肠隐窝深度(P=0.010)、对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有增加的趋势(P=0.087),但对空肠绒毛高度无显著影响(P=0.258)。补饲颗粒料显著增加了回肠绒毛高度(P<0.001)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02),但对回肠隐窝深度(P=0.761)无显著影响。两组羔羊盲肠上皮(P=0.266)和结肠上皮(P=0.526)厚度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与补饲粉状精料相比,补饲颗粒料显著促进了羔羊瘤胃上皮和小肠上皮的发育,但对后肠上皮的发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旨在探究饲喂高精料日粮对山羊瘤胃和盲肠发酵、生物胺生成与吸收的影响研究。试验选用6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雄性波杂山羊,随机分成低精料组与高精料组,实验期24 d。结果显示,与低精料组相比,饲喂高精料日粮的山羊瘤胃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总支链脂肪酸、酪胺、腐胺、组胺、甲胺和色胺浓度显著性增加(P<0.05),而瘤胃pH和乙丙比显著降低(P<0.05);饲喂高精料日粮的山羊盲肠内容物中的乙酸、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上述5种生物胺浓度显著增加(P<0.05);同时,瘤胃和盲肠静脉血中的上述5种生物胺的浓度显著提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瘤胃液中酪胺、腐胺、甲胺和色胺浓度与瘤胃静脉血所对应的生物胺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盲肠内容物中酪胺、腐胺、甲胺和色胺与盲肠静脉血中对应的生物胺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说明,饲喂高精料日粮促进了山羊瘤胃和盲肠发酵,提高了瘤胃与盲肠内容物中生物胺浓度,暗示高精料日粮可能提高消化道上皮的通透性,促进消化道上皮对生物胺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时中国集体林权制度历史变迁和改革现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指出了林权改革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确立林农经营主体地位,调动广大林农参与改革积极性,促进林权适度流转实现林业规模经营,科学合理划定生态林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改革采伐限额制度和税费制度以增加林农收益,加快建立林权交易平台相关配套措施以保障各方合理利益等5个方面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过瘤胃谷氨酰胺对饲喂高精料的奶山羊瘤胃上皮屏障的保护效应。实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12头健康奶山羊随机分为高精料组(n=6)和高精料添加谷氨酰胺组(n=6),谷氨酰胺添加量为50 g/(d·头)。谷氨酰胺处理4周后,每组各选取4头山羊进行屠宰。HE染色、扫描和透射电镜法观察瘤胃上皮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瘤胃上皮炎症因子及紧密连接蛋白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谷氨酰胺显著降低了瘤胃液中丙酸浓度(P<0.01),有降低瘤胃乳酸、提高丁酸浓度的趋势,但对瘤胃液pH、乙酸、异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对组织形态的观察结果表明,添加过瘤胃谷氨酰胺可维持瘤胃复层扁平上皮各细胞层的完整性,保护角质层,减少细胞凋亡;并显著降低瘤胃上皮组织中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提高occludin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但对IFN-γ、IL-1β、IL-6、IL-10、claudin-1、claudin-4和ZO-1 mRNA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说明,高精料日粮下添加过瘤胃谷氨酰胺可降低瘤胃上皮的炎症反应,改善上皮紧密连接,从而维护瘤胃上皮屏障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传统动物科学教学中学生的专业兴趣小、学习动力低、思考能力弱、实践操作差的难点、痛点和堵点等问题,提出以“教、学、练、研、用”为5个维度,分为理论学习、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3个阶段的一体化教学工作法,以《配合饲料生产与配方设计》课程为例,结合课程的特点,系统地介绍该工作法的逻辑、目标、方法和预期目标。该工作法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和“以结果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具备为国家和产业育“人才、良才和英才”的职能,对动物科学专业本科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