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2篇
畜牧兽医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楼燕     
楼燕,隶属于雨燕目雨燕科,60年代在白城有过发现。1686年7—8月和1987年5—8月我们在长春市省林业厅和市人大办公楼门前发现楼燕,报导如下。1986年7月24日在林业厅前发现一种罕见的燕子,随后进行了观测。并发现其巢筑于办公楼雨搭内,巢形与金腰燕的巢相似,呈葫芦状,口小底深,用黄泥筑成外壳,内用杂草及羽毛垫成。巢口5×8厘米,巢深26厘米。发现时,巢内有2只雏鸟。每天早5时左右亲鸟即出飞觅食育雏,晚间20时才停止活动,每天喂雏达15小时160余次。至7月29日,幼鸟出飞,在亲  相似文献   
2.
地球上现存鹤15种,中国有9种。在吉林省内所见到的鹤类有丹顶鹤、白枕鹤,蓑羽鹤、白鹤、白头鹤和灰鹤6种,占世界现存鹤种类的40%,占中国现存鹤种数的66.6%。前3种在吉林省境内营巢繁殖,后3种当前未见到繁殖实证。但是灰鹤我们曾于1984年夏季见到它的小群和成对活动(未找到巢与卵)。随着人们大量排水垦荒开地、筑坝修水库和乱捕滥猎等活动的频  相似文献   
3.
为了协调我国有鹤类繁殖、迁徙过径和越冬地的各省的行动,加强鹤类保护和科研工作,于一九八四年二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在南京市召开了包括我省在内的二十个省、市、自治区林业厅(局)有关人员和有关专家、教授、科研人员参加的全国性的鹤类联合保护会议。与会代表畅谈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二大以来的大好形势,学习了中央领导同志关于保护鹤类的重要指示和国务院关于加强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资源的通令,交流了鹤类保护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4.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俗称老虎,隶属于食肉目猫科,是大型肉食性动物。也是世界虎种八个亚种中最大的一个。东北虎曾广泛分布在我国的东北部和苏联西伯利亚、朝鲜半岛的广大山林地区。据报道,苏联远东现有250只。建国前,吉林省的延边、吉林,通化三个地区,尚有一定数量。建国后,其数量急剧下降。一九七五年吉林省珍贵稀有动物调查时,仅在个别地段发现虎的  相似文献   
5.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北部,北临北海.面积247,975 km~2;人口6,100多万。由于人口密度大,开发早,又经几次战争破坏,自然的原始面貌已荡然无存。所能见到的“自然面貌”都是人们在开发资源、发展经济的基础上,艰苦的恢复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向海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水禽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它位于白城地区通榆县西北部额穆泰河与霍林河下游的松辽凹陷区西,大兴安岭东南坡台地的沼泽草甸与荒漠矮林景观地带,地理位置在东经122°05′~122°31′,北纬44°55′~45°09′之间。它处在我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东北区和蒙新区交界处附近的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该保护区内,地形起伏,动植物资源丰富,景色壮观。特别是夏末秋初,芦花飞舞,鹤啼鸟鸣,丘沼相映,水清鱼跃,令人心旷神  相似文献   
7.
匈牙利的野生动物产业具诚(吉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作为自然界能量和物质流转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发挥重要的生态效能,又作为一种可为人类提供物质产品的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野生动物的野外生栖特点,如果无人经营,那就...  相似文献   
8.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murensis)是世界八个虎亚种中的体形最大的一个亚种。地理上,它只分布在我国的长白山脉、完达山脉和小兴安岭、苏联的远东和朝鲜的北部。近一百多年来,由于森林的过量采伐,劈山开矿等经济开发活动,使森林植被不断被破坏,东北虎及其猎食对象野猪、狍子、鹿等偶蹄动物的栖息条件恶化,日益难于生存;加之乱捕滥猪,数量急剧减少,分布区日益缩小并相互隔绝,严重影响野生东北虎种群的生活繁殖,导致濒临绝迹的境地。据了解,苏联在远东设国立锡霍特埃林斯基禁伐区即保护区,有虎250只;国内,黑龙江、吉林两省不足30只。总之,当今野  相似文献   
9.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属鹳形目鹳科,原为白鹳(C.ciconia)的东北亚种(C.ciconiaboyciana)。在吉林省,东方白鹳最早的分布记录见于1981年(傅桐生先生等)。其后,陈鹏(1983年)、杨世和等(1983年)、高玮等(1984年)、赵正阶等(1984年、1985年)先后都有报导。但所有这些,东方白鹳只是作为区域性鸟类资源的一部分而有所涉及,至于在全省范围内,比较深入的专项研究报导尚未见到。为此,笔者于1981年—1987年,分别在全省各地区、尤其是1984年后,在莫莫格、向海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本文即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吉林省东方白鹳的初步研究及保护对策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匈农业部科技交流与合作议定书,应匈牙利农业部邀请,中国吉林省狩猎业考察团于1990年11月8日~17日前往匈牙利,先后参观考察了菲泽博尼国营农场水禽狩猎场、布高茨国营林场狩猎场等13个单位,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