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2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猪细小病毒S-1A株在不同的细胞中培养,测定病毒含量,以确定适合猪细小病毒S-1A株增殖的细胞。结果表明:猪细小病毒S-1A株能在猪肾传代细胞系(PK-15)、猪肾原代细胞(PK)、猪睾丸细胞(ST)和仔猪肾细胞(IBRS-2)中生长增殖,不能在幼仓鼠肾细胞系(BHK-21)、绿猴肾细胞(Vero)和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增殖;当ST细胞生长至2/3单层时,将猪细小病毒S-1A株种毒液100倍或1000倍稀释后接种ST细胞,37℃培养96~144h,获得的病毒载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对鸽子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对试制的5批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分别在3家规模化养鸽场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幼龄鸽、青年鸽和种鸽免疫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后均无任何不良反应,并产生了较高的抗体水平,免疫后180 d对鸽副黏病毒Ⅰ型强毒川沙株的攻毒保护率在90%以上。试验效果证明,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测定PCV2 SN07-1 2株的半数细胞培养感染量(TCID50),初步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病毒滴度的差异。参照Reed-Muench法计算TCID50,并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对于同一病毒样品,IFA法测出的TCID50为106.5/mL,PCR法测出的TCID50为105.0/mL,结果表明:IFA法比PCR法更敏感,更适宜用于测定PCV2的效价。  相似文献   
4.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感染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奇痒(猪除外)及繁殖障碍。为了对伪狂犬病有一个较深的理解,本文将从伪狂犬病概况和防控措施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PRRSV S-1株经Marc-145复苏后,通过RT-PCR扩增了ORF5和ORF7基因.利用酶切位点将2个基因分别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C中,筛选阳性克隆送测序,序列分析表明:PRRSV S-1株ORF5基因变异性较高,与VR-2332毒株和CH-1a毒株的同源性分别是:核苷酸同源性为91%和89%,氨基酸同源性是87%和85%;ORF7基因相对保守,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是97%和94%,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是95%和93%.  相似文献   
6.
为将ST贴壁细胞通过自主驯化,使其能在ST-S细胞无血清培养基中悬浮生长且能稳定传代,在摇瓶中实现高密度生长,并应用于猪伪狂犬病毒(PRV)悬浮培养,经ST-A低血清培养基适应培养,对一株贴壁的ST细胞进行了无血清的全悬浮驯化,并将PRV在悬浮细胞中连续盲传培养。结果显示:ST悬浮细胞能在无血清培养基中传代,培养48 h至第3代后,所能达到的最终细胞密度为3.00×10^(6 )cells/mL以上;PRV连续培养至第5代,毒价可达到109.0 TCID50/mL。结果表明,用专用培养基可使ST贴壁细胞实现悬浮驯化,并可应用于PRV悬浮培养。本研究为获得高密度ST悬浮细胞和提高PRV增殖效率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猪圆环病毒2型(PCV2)及其相关的疾病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与流行,是危害养猪生产的严重传染病之一,PCV2与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H~102、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猪的流产和不孕性疾病、猪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和猪先天性脑震颤(CT)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变异后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致病性,采用细胞培养技术从病料中分离PRV,通过PCR方法对PRV相关基因进行扩增,对毒株进行特异性试验和病毒滴度的测定,并通过动物试验对PRV的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PCR可扩增出大小与预期相符的PRV gG基因片段、gE基因片段以及...  相似文献   
9.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一种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7周龄不同品种的鸭,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很高,以肉鸭感染发病最多。近几年来,我们对上海郊区(主要在奉贤区、金山区、青浦区、南汇区和崇明岛)不同规模的肉鸭养殖场进行疾病诊治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鸭场不同程度受到传染性浆膜炎的困扰,有些鸭场几乎批批发病,养鸭户因此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轮状病毒细胞培养物制备了三联灭活疫苗,实验室免疫结果表明,肉猪和妊娠母猪免疫后15d达到较高的免疫水平,免疫有效期超过6个月。妊娠母猪所产仔猪可获得高水平的被动免疫保护。试验场应用结果表明母猪保护率达98%,仔猪被动免疫保护达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