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明确经济养殖贝类捕后早期干露耐受性,选取活力良好的菲律宾蛤仔、长牡蛎和虾夷扇贝在4℃条件下进行8 d的无水贮藏,以闭壳肌p H、糖原、腺苷三磷酸(ATP)关联化合物、磷酸精氨酸的含量和奥品脱氢酶活性为指标,研究3种贝类的品质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无水贮藏期间,菲律宾蛤仔pH无明显变化(P<0.05),而长牡蛎和虾夷...  相似文献   
2.
以养殖红鳍东方鲀为研究对象,活体速杀放血去内脏,设冰藏组和室温组进行6 d对照贮藏。贮藏期间观察记录鱼体死后僵直状态并监测僵直指数,跟踪分析肌肉生化变化,生化指标包括ATP及关联物、糖原、pH以及肌肉蛋白磷酸化等。结果显示,冰藏组在死后7 h左右才开始发生僵直,僵直指数最大可达89%,并可维持20~24 h;冰藏至第4天,僵直指数仍可分别保持在9%和16%。室温对照组中没有明显观察到僵直发生发展过程,虽然测出最大僵直指数为71%,但僵直现象转瞬即逝。死后贮藏过程中糖原水平迅速下降,室温对照组贮藏至第3天几乎消耗完全,而冰藏组消耗殆尽发生在5 d以后;肌肉pH分析结果与糖原变化趋势相似,冰藏组的pH值较室温对照组下降的慢,且高于室温对照组。速杀后至僵直开始,各处理组ATP均迅速消耗,IMP快速积累且为主要核苷酸降解产物;冰藏组IMP在第3天左右达到最大值9.5 μmol/g,随后开始呈下降趋势,贮藏到第6天时IMP仍保持在7.5 μmol/g左右,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室温对照组则为IMP在第1天达到最大值9.2 μmol/g后迅速下降,Hx积累量明显增多。蛋白质磷酸化结果表明,鱼体死后的僵直状态或程度与肌肉蛋白组分性质也具有一定的关联。值得关注的是与糖酵解酶有关的蛋白组分,其磷酸化程度在室温组和冰藏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即室温组具有更高的磷酸化水平,这与室温组所表现出的更加活跃的糖酵解进程相吻合。研究表明,红鳍东方鲀死后有良好的冰藏稳定性和高IMP积累的特点,同时蛋白质磷酸化水平与僵直进程所表现的关联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养殖鱼类冷鲜品的源头"锁鲜"机制及可行性,以养殖红鳍东方鲀为研究对象,离水后分2个阶段进行品质解读,屠宰及死后处置环节为品质易逝期(QDP),冷藏流通过程为后品质易逝期(P-QDP),探讨易逝期冷却处置对后易逝期的延迟效应.健康活体离水后立即进行人道致死排血,随即置于-1℃冰海水中冷却20min,再经沥水、分割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