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29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免)鱼(Miichthys miiuy)原产于北太平洋西部,为我国名贵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由于(鱼免)鱼人工繁育技术取得了较大成功,已逐步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养殖的优良品种.试验研究了肉毒碱和果寡糖对(鱼免)鱼基础日粮各主要营养素消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鲫肠道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增福  吴天星  潘晓东 《淡水渔业》2008,38(1):67-69,34
探讨了健康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肠道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结果显示,用含有抗生素、胶原蛋白酶Ⅰ、EDTA和胶原蛋白酶Ⅳ组成的D-Hanks液消化无菌分离的鲫肠道可以获得大量细胞团及绒毛隐窝;用含有抗生素、胎牛血清(FBS)、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的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并根据肠道上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贴壁时间的差异进一步纯化,连续培养12d后可以得到纯化的肠道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小狄高肉鸡日粮中添加0.5,1.0,2.0mg/kg苯二氮卓类化合物对肉鸡成活率,养分消化率,肠道消化酶活性与血清尿酸,β-脂蛋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BZs可提高成活率,并有极显著的作用,0.5mg/kg与2.0mg/kg BZs可使小狄高鸡体重分别增加12.76%和10.34%。2添加2.0mg/kg BZs可使干物质,粗蛋白和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7.03%,19.39%和32  相似文献   
4.
益生菌在水产动物肠道内黏附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晓东  吴天星  陈斌 《水产科学》2005,24(11):53-54
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芽孢杆菌、酵母是益生菌制剂中最常用、最具代表性的菌种。大多数商品化的益生菌制剂是将这些菌以单一的或复合的形式,混合在粉料载体中或添加些蛋白性原料,然后将益生菌制剂直接混合在饲料中添加或制成混合液直接加入水体。各种菌通过肠道并在肠道壁黏附发挥益生作用,能否黏附定植于肠道壁是益生菌作用的前提,也是菌种筛选的重要指标。已有的研究表明,各类微生物的黏附是非特异性的,即与菌体的结构有关,菌体能接近肠道上皮细胞,菌体的特殊配体进一步与宿主细胞相应的受体之间特异性结合,既黏附素一受体学说。  相似文献   
5.
丁酸梭菌对肠道上皮细胞黏附及对鳗弧菌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以鱼肠道上皮细胞为模型,以肠道的致病鳗弧菌为对照,研究了丁酸梭菌对鱼肠道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及黏附对细胞的损伤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丁酸梭菌对鱼的肠道上皮的黏附率为7.39±1.85,低于鳗弧菌的黏附率(P<0.05);对细胞的损伤率为1.02±0.35,显著低于鳗弧菌对细胞的损伤率(P<0.05);黏附后丁酸梭菌组对细胞的成活率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当酪酸菌、鳗弧菌与肠道上皮细胞共同培养时,使鳗弧菌的黏附率下降7.03%(P<0.05)。因此,该株丁酸梭菌可以安全地黏附鱼肠道上皮细胞,并能有效抑制鳗弧菌的黏附。  相似文献   
6.
l 引 言铜和锌广泛参与机体的各种代谢过程,对维持动物体的正常代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饲料中添  相似文献   
7.
鱼类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军  吴天星 《水利渔业》2006,26(6):30-31
鱼类消化酶活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着重讨论了鱼类食性、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饵料和环境温度因素对其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深入了解影响鱼类消化酶活性的因素,对人工饵料的优化和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用分别添加0、50和100mg/kg 左旋肉碱 (L—肉碱 )的饲粮 ,饲喂“杜大长”三元猪。试验结束屠宰收集十二指肠内容物、血液和肝脏等样品。实验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50、100mg/kg肉碱处理提高或趋向于提高十二指肠内容物总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 ,其中100mg/kg肉碱组显著提高总蛋白酶63.49 % (P<0.05)、淀粉酶活力285.85 % (P<0.05)、脂肪酶活力360.86 % (P<0.01)。肉碱处理刺激肝脏酮体生成 ,促进脂肪酸β-氧化利用 ;50mg/kg和100mg/kg肉碱处理使血清β-羟丁酸分别趋向升高 (P>0.05)和升高27.80 % (P<0.05) ;肝β-羟丁酸浓度提高9.80 % (P<0.05)和16.95 % (P<0.01)。结论 :肉碱处理促进脂肪酸氧化 ,用利于机体蛋白质沉积 ,增加消化酶的分泌 ,提高消化酶活力 ,改善生长肥育猪的消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电炒锅温度的自动控制吴天星,林青松(安徽工学院)(安徽农业大学)本文针对现有的名茶电炒锅.讨论实现工作温度自动控制的可行性.一、电炒锅的工作原理图一为电炒锅的工作原理图。利用电炉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依靠传导和辐射热,使茶锅温度达到工作温度。杀青时,人工...  相似文献   
10.
肉毒碱在动物营养学上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肉毒碱(Carnitine,CN)又称为肉碱,L—肉碱,是存在于动物组织,植物和微生物中的一种类维生素营养物质。1905年,Guleuitsch和Kriberg在肌肉提取物中发现了肉毒碱成分;1927年,Tomita和Sendju发现了其化学结构:3—羟—三甲基铵丁酸,分子量为161-2;1948年,Fraenkel发现了大黄粉虫幼虫的生长有一种必需营养素,属于维生素B族,称为VBt;1952年,Garter等证实:维生素Bt就是肉毒碱并发现了它的生物作用;1958年,Fritz发现了肉毒碱在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