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封闭式呼吸仪测定日本黄姑鱼(8.14±1.07 g)在饥饿和恢复投喂过程中的耗氧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和分析饥饿和再投喂对日本黄姑鱼消化器官形态结构和组织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其耗氧率逐渐降低;恢复投喂之后,其耗氧率开始逐步上升。从组织结构看,食道无明显变化,而胃、肠和肝胰脏则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饥饿5 d组无明显变化,而饥饿15 d组变化明显,表现为胃腺细胞收缩,皱壁和上皮细胞高度减少,分泌颗粒减少,肠胃绒毛退化,肝组织致密,肝细胞内脂滴减少,胰腺泡缩小,排列不规则;饥饿10 d组介于饥饿5 d组和饥饿15 d组之间,再投喂各主要结构均有恢复。  相似文献   
2.
正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又名南美白对虾,自20世纪90年代末引入浙江省开始养殖,由于其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适合高密度养殖等优势,现已成为浙江省水产四大主导品种之一。当前,池塘高密度养殖是浙江省最主要的养殖方式,特别是南美白对虾(海水)高密度温室大棚养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我国海域4个不同地理群体曼氏无针乌贼的形态学特征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形态学分析方法,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对舟山、温州、厦门和湛江4个不同曼氏无针乌贼地理种群的形态学差异进行比较。[结果]4个群体的腕式不一致,在测定的12项形态学指标中4个地理群体的胴长、胴宽、鳍宽、海螵蛸壳长、海螵蛸壳高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曼氏无针乌贼的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传统形态学测定和框架测定相结合,用方差、判别和主成分等分析方法,分析了青岛和舟山褐牙鲆两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5个可数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青岛牙鲆背鳍和臀鳍鳍条数目分别比舟山牙鲆的多10.75根和8.4根,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69个可量和框架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其中有43个差异极显著,比例为62.32%;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总方差贡献率为34.397%,包括了37个性状,其中的23个性状集中在吻端至臀鳍末端之间,对两群体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100%.青岛和舟山褐牙鲆两地理群体外部形态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且可以用可数、可量和框架数据相结合来判别归属.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魚免)状黄姑鱼的分类地位和生态习性,描述了该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过程,总结了其人工繁育过程中的亲鱼选择和暂养、催产、苗种培育和海水网箱养殖等技术;探讨了(魚免)状黄姑鱼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前景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东海沿海捕获的野生真蛸(Octopus sinensis)为实验材料,用含秋水仙素终浓度为0.005%的海水活体暂养的方法,取鳃和肾脏细胞,利用热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真蛸的二倍体染色体条数为60条,核型公式为2n=14 m+26 sm+12 st+8 t,其染色体臂数(NF)为100。未发现带有随体和次溢痕的染色体和异型染色体,推断真蛸可能为常染色体性别决定类型。本研究可为蛸属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及真蛸种质鉴定和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矛尾复鰕虎鱼Synechogobius hast(Temminck and Schlegel),俗称海鲶鱼、泥鱼,属鲈形目、鰕虎鱼科、复鰕虎鱼属,矛尾复鰕虎鱼分布甚广,我国沿海以及朝鲜、日本直到爪哇等地的近海或咸淡水域坶有分布。该鱼具有广盐广温、生长迅速、抗病力强、肉质细腻、味道鲜美、繁殖力强的特点,同时其市场价位中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是开展近海人工养殖和垂钓业的适宜品种。目前本省有的养殖户已经进行了矛尾复嘏虎鱼的池塘养殖,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其苗种主要是采集的天然苗,很难形成大的规模,苗种供应也不稳定,大大影响了其养殖规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将3种不同规格的三疣梭子蟹[平均体质量分别为(101.26±5.36)g、(62.37±4.10)g和(24.37±2.10)g]各10只饲养于2.6m×1.8m×1m的室内水泥池单元格内,水深40cm,重复3组。每日17:00投喂鲜活的带鱼块,通过摄像机观察不同规格三疣梭子蟹的竞食行为,每组重复3次。结果表明:(1)不同规格三疣梭子蟹发现、抱持食物所需的时间相近,无显著差异(P0.05);(2)个体间竞食激烈,(101.26±5.36)g组蟹抢食的比率最高,抢夺(62.37±4.10)g组或(24.37±2.10)g组蟹所持有的食物;(101.26±5.36)g组蟹抢食的次数显著多于(62.37±4.10)g组或(24.37±2.10)g组蟹的抢食次数(P0.05),(24.37±2.10)g组蟹抢食的次数最少;(24.37±2.10)g组蟹被(101.26±5.36)g、(62.37±4.10)g、(24.37±2.10)g组蟹抢食的次数及总次数最高,显著多于(101.26±5.36)g组蟹(P0.05),(62.37±4.10)g组蟹次之,(101.26±5.36)g组蟹最少,后两组蟹无显著差异(P0.05),表现出明显的"大欺小"现象;(3)(101.26±5.36)g组蟹的食物占有率(45%)显著高于(24.37±2.10)g组蟹(近20%)(P0.05),而(62.37±4.10)g组蟹占有的食物数量介于(101.26±5.36)g组和(24.37±2.10)g组之间,(101.26±5.36)g组蟹啃食完食物所用的时间仅约为(24.37±2.10)g组蟹的1/5倍。  相似文献   
9.
2008年10月,在福建宁德水产技术推广站进行了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黄姑鱼(Nibea alb-iflora,♂)杂交,观察了杂交子代胚胎发育。大黄鱼和黄姑鱼亲鱼平均体质量和体长分别为405 g、27.9 cm和390g、24.8cm,采用干法人工授精。受精卵浮性,为单油球端黄卵,卵径1060~1500μm,油球379.8μm左右。在水温25.8~26.2℃,盐度26的条件下,经18h55min半数受精卵破膜,胚胎发育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肌节出现期、心跳期、肌肉效应期、出膜前期和出膜期,初孵仔鱼全长2.75~2.98mm,受精率约为14.4%,孵化率约为31.9%,畸形率约为30%。共培育杂交初孵仔鱼5万尾。3日龄仔鱼开口摄食轮虫,7日龄开始摄食小型挠足类。  相似文献   
10.
高温胁迫对褐牙鲆生长及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高温对褐牙鲆幼鱼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对其不同温度处理(25、28、30、31、32℃)下的存活、生长、摄食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5℃组、28℃组及30℃组的鱼没有死亡,31℃组的成活率为(95%±1.18%),32℃组的成活率仅为(20.83%±2.20%)。各温度处理组的特定生长率(SGR)、摄食率(FR)和饲料转化率(FCE)和水温的平方呈显著的负相关(SGR:R2=0.93;FR:R2=0.90;FCE:R2=0.86;P<0.01),即25~32℃时,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各处理组的肝脏组织中的SOD及CAT活力随胁迫温度升高而降低。本研究表明32℃是褐牙鲆长期生存的临界上限温度,高温能够显著影响其生长和抗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