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肉质量安全可追踪系统及其管理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凌  刘华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327-1330
建立质量责任追溯机制是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该研究在界定可追踪系统概念和分析其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条形码和互联网技术的猪肉食品质量安全可追踪系统的网络结构、系统流程、业务流程和信息标识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欧盟水产品安全卫生标准对我国罗非鱼出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罗非鱼出口欧盟数量的增加,欧盟对我国出口的罗非鱼质量安全标准更加严格,研究和掌握欧盟的水产品安全卫生标准,比较我国国家标准与欧盟的差距,分析欧盟水产品安全卫生标准对我国罗非鱼出口的影响,提出企业和政府的应对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罗非鱼的质量安全,增加罗非鱼出口欧盟的数量。  相似文献   
3.
发达国家水产品追溯制度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阐述美国、欧盟、日本水产品追溯制度实践的基础上,从水产品追溯系统、标准、技术、供应链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水产品追溯制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应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欧盟水产品安全标准(氯霉素残留限量)对我国罗非鱼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严格的欧盟水产品残留物限量对我国罗非鱼的出口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国应建立与欧盟接轨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罗非鱼的质量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5.
正一、崇明生态养殖主要模式与比较分析(一)崇明生态养殖主要模式1.池塘河蟹单养河蟹人工养殖的重要方法是池塘生态放养,所谓的池塘生态养殖就是利用一定的科技手段来维持河蟹放养水体的生态平衡。从2010年开始,依托上海福岛水产专业合作社的繁育基地,上海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在崇明地区成立了"江海21号"蟹种繁育池塘示范基地。历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暴发,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将成为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分析悉尼奥运会、美国亚特兰大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和日本爱知世博会等国际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二、崇明河蟹生态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与生态价值分析(一)生态养殖模式经济效益分析河蟹生态养殖是一个"三高"行业,有着成本投入高、产出高,同时风险也高的特点。其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因养殖模式、区域和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投入的成本费用包含地租费、饲料费、水电费、人工费、设施费、病害防治费等。以下便是蟹种养殖、商品蟹养殖等不一样的养殖模式下在成本方面的投入以及效益产出上的分析。1.河蟹单养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整个崇明区的面积广阔,约占上海陆域面积的1/5。崇明县养蟹历史悠久,中华绒螯蟹是当地的特色蟹种。纵观崇明河蟹产业的发展,从原来的小规模、分散型、传统式养殖发展至今,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养殖,河蟹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成为崇明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崇明河蟹的养殖模式具有多样性,而稻蟹共生养殖模式是崇明河蟹养殖的主流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的完美结合。因此,对崇明稻蟹共生养殖模式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可追溯机制的我国水产品供应链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水产品的安全现状,分析我国水产品供应链优化的必要性。以水产加工品为研究对象,基于HACCP原则分析了水产加工品供应链上各环节的关键危害点及应记录的控制内容,提出建立可追溯机制是优化我国水产品供应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世博会食品需求的特点,如参会人数多、人员结构复杂、食品供需多样、食品安全要求高、食品风味特色化等,由此造成世博食品安全管理压力大、难度高.为保障世博食品安全供给,农产品原料基地和食品供应企业的遴选与建设不容忽视,由此文章从原料基地和供应企业的遴选原则和遴选流程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