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4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9篇
  43篇
综合类   145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65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为了获得携带禽流感病毒(AIV)HA基因鸭肠炎病毒转移载体,试验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了带有CMV启动子、多克隆位点(MCS)及牛生长因子转录终止信号和加poly(A)信号(BGHpA)等真核表达元件的载体pET-3.1,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插入pET-3.1,再将携带真核表达元件的HA基因插入鸭肠炎病毒通用...  相似文献   
3.
以西瓜为试材,针对压砂保墒问题,选择压砂时期和灌溉定额作为研究因素,采用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压砂保墒效果及其种植西瓜的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压砂覆盖能够有效保持土壤水分,上年雨季前压砂与雨季后压砂相比较,播种初期前者处理土壤质量含水率可达10.8%以上,而后者仅为8.9%;补水条件下前者比后者处理西瓜纵径大2.8cm,西瓜横径大3.1cm,未补水条件下前者比后者处理西瓜纵径大3.9cm,西瓜横径大2.7cm;补水条件下,前者处理西瓜产量为12 301.0kg·hm~(-2),后者处理西瓜产量为7 549.1kg·hm~(-2),未补水条件下,前者处理西瓜产量为6 723.3kg·hm~(~(-2)),后者处理西瓜产量为3 829.5kg·hm~(-2),可见,压砂保水能够明显提高西瓜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4.
马波 《中国种业》2015,(1):39-40
试验以大面积推广又较抗盐碱的粳稻品种龙粳21号为材料,详细对比分析盐碱与非盐碱两种环境下密度与产量、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环境下密度与平方米穗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r=0.551**,r=0.776**),但在盐碱地环境下增加密度,结实率及千粒重下降不明显;非盐碱环境下结实率对产量影响最大,而在盐碱环境下平方米穗数对产量作用最大。两种环境下产量均与密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二次曲线关系,同时获得了回归方程,并确定了最佳栽培密度,非盐碱环境为28.2±1.0穴/m2,盐碱环境为32.0±1.0穴/m2。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试验对不同灌水处理灌水后玉米地(天津滨海盐碱地)0~60 cm土层土壤K+/Na+、Ca2+/Na+及玉米干物质累积量进行研究,共设计4个处理,分别为LI10(常规滴灌,灌水10 mm)、LI20(常规滴灌,灌水20 mm)、FI10(膜下滴灌,灌水10 mm)和FI20(膜下滴灌,灌水20 mm)。结果表明:灌水后不同灌水方式下灌水量较大的处理0~60 cm各土层K+/Na+均大于灌水量较小的处理,且均表现出0~20 cm土层K+/Na+较大,40~60 cm土层K+/Na+较小;相同灌水量下膜下滴灌处理0~60 cm各土层Ca2+/Na+均较大,灌水后不同灌水处理0~60 cm各土层Ca2+/Na+差异较小,变化范围为0.10~0.22;FI20处理0~20 cm土层K+/Na+和Ca2+/Na+大于其他处理,分别达到0.78和0.22;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多,LI20和FI10处理0~20 cm土层K+/Na+和Ca2+/Na+均逐渐增大,LI10处理则均逐渐减小;灌水后各处理之间0~60 cm各土层K+/Na+和Ca2+/Na+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全生育期干物质累积量与其对应的0~20 cm土层(K+/Na+)/Ca2+二次拟合相关系数均达0.90以上,相同(K+/Na+)/Ca2+下,FI20处理干物质累积量始终最大,LI10处理始终最小;(K+/Na+)/Ca2+>1.72时,各处理干物质累积量均随(K+/Na+)/Ca2+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宁夏中部干旱带幼龄期压砂地枸杞灌水效率,保障枸杞产量和品质,进行了3水平灌水定额(300、225 m~3·hm~(-2)和150 m~3·hm~(-2))的田间对比试验,采用综合指标增量最优方法对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研究发现:枸杞5月上旬萌芽期耗水以土壤蒸发为主,日耗水量0.6~1.2 mm,6月中旬进入夏果花期耗水量增大,日耗水量2.5~3.7 mm,7月中旬枸杞夏果期耗水量继续增大,达2.4~4.3 mm,7月下旬日耗水量最大,为3.2~4.7 mm,8月中旬耗水量下降,日耗水量3.0~4.2 mm。灌水定额对枸杞产量影响显著(P0.05),灌水定额300 m~3·hm~(-2)时产量最高,为1 402.65 kg·hm~(-2);灌水定额225 m~3·hm~(-2)时枸杞多糖、β-胡萝卜素和黄酮较高,含量分别为4.56%、0.15%和0.41%;灌水定额150 m~3·hm~(-2)时枸杞甜菜碱含量较高,为0.77%。进一步通过综合指标增量最优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时得到综合指标增量最大,为-5.4%,总耗水量为450 mm。枸杞夏果花期进入需水关键期,阶段耗水量达70 mm以上,进入6月中旬枸杞需水量增大,旬耗水量达29 mm以上。可见,幼龄期压砂地枸杞产量及品质指标均达到最优的耗水量较难获得,但是在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时可以获得产量和品质多指标耦合的最优耗水量,据此进行灌溉制度优化,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幼龄期压砂地枸杞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7.
利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技术,观察了体质量50~100 g 1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头部、下颌部、背部和腹部皮肤的组织结构.结果 显示:施氏鲟各部位皮肤组织结构基本相似,均由表皮层和真皮层组成.表皮层主要由腺层和生发层组成,真皮层由疏松层和致密层组成.不同部位皮肤厚度不同,下颌部表皮层和真皮层最...  相似文献   
8.
2018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桑日至加查江段设9处采样点,其中干流7个,支流2个,采用定置刺网、地笼和肩背式电捕三种捕捞方式,调查了该江段的渔业资源.结果 表明:(1)在调查水域共采集到渔获物14种,其中土著种类9种,主要由裂腹鱼类、高原鳅类和科鱼类等3大类组成,外来鱼类5种,即鲤Cyprin...  相似文献   
9.
2004年5月、7月、9月和12月对大力加湖鲟鱼放养场水化学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力加湖鲟鱼放养场水质良好,透明度变幅在45~90cm,pH值变幅在6.69~8.72,水呈中性。水型属重碳酸盐类,钙组Ⅰ型(C_Ⅰ~(ca))软水。水中主要营养元素含量,总氮含量较高平均为1.63 mg/L,磷酸盐含量较低平均为0.0339 mg/L。离子含量以冬季最高104.52 mg/L,春季最低51.64 mg/L。水中离子含量高低次序为HCO_3~->Ca~(2 )>Cl~->Mg~2>Na~(?) K~ 。探讨了水体的的营养类型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中游浮游植物多样性动态变化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运用灰关联分析、单因子评价与生物多样性指数相结合的方法,于2010年5月、7月、9月通过对黑龙江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动的研究,评价黑龙江中游(黑河?抚远江段)水质现状。结果表明:黑龙江中游浮游植物共计8门115种属,种类组成以硅藻为主。浮游植物的多样性丰富(H’、J三季均值分别在3.66~3.86、0.83~0.88之间);多样性指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绥滨、黑河、三江口江段;黑龙江中游浮游植物的多样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较春、秋季丰富。应用灰关联分析评价黑龙江中游水质类别,呈现黑河、逊克、嘉荫、萝北、绥滨、三江口、抚远采样点水质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Ⅰ类水质的关联度最大,分别为0.788、0.903、0.851、0.856、0.864、0.791和0.879。结合生物多样性指数及灰关联分析、单因子评价法综合分析,黑龙江中游(黑河-抚远江段)水质现状良好,属于寡污-清洁型河流,水质类别为Ⅰ-Ⅱ类,能够满足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索饵场的水质要求。同时,黑龙江中游江段浮游植物多样性丰富,水质现状良好,也为恢复渔业资源,保护水生生物提供了条件。本研究旨在为黑龙江中游生态环境评价以及合理制定资源恢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