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林业   4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海绵城市环境建设与人的审美认识心理要素中感知情感、想象情感、理解情感等的关系,归纳出海绵城市建设环境与人的审美认识心理的一致性,并提出基于人审美认识心理的海绵城市环境建设策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把雨水的资源化管理与人对美的自主追求结合起来,科学解决雨水控制利用的同时,通过空间环境的塑造等方式把人的情感方式、生活方式,人的所思所想加以呈现,使海绵城市环境的美既是外在的,又是内在的;既是表现性的,又是表意性的;既是在场的,又是超越的;最终反应人的精神需求与生态智慧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从而实现城市作为人的栖居之地其庇护环境和慰藉心灵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取上海2000—2015年的城乡绿地系统空间相关数据,通过耗散结构理论的熵值分析法,首先分析了上海城市建设用地多样性在全国处于中等的研究背景,其次总结了上海城乡绿地系统的3项空间演化特征,即游憩型绿地的开放性增强、绿地功能类型多样性增加、生态因子具有非线性作用,最后提出风景游憩绿地需提升综合品质,生态保育绿地应实施自然再生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附属绿地建设过程面临严峻的制度制约、权属单位和利益相关等问题,需要更加有效的空间开放治理策略。共享理念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也为进一步推进附属绿地开放空间建设提供了新的方法指引。文章从共享理念出发,对城市附属绿地开放的必要性及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以共享理念为导向定位城市附属绿地的开放途径,探讨开放治理策略,以期为城市绿地空间品质的协调性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以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视角研究"山水城镇"空间的城市设计。从剖析"山水城镇"的两个原型入手,即"桃源寻踪"的山水自然原型和"文脉凝成"的山水历史原型,来探讨"山水城镇"的环境骨架——"大山水"空间的城市设计(从"潜龙勿用"的空间选址到"阴阳相衡"的空间格局),及"山水城镇"的构建要素——"微山水"空间的城市设计(从"天地人和"的建筑空间到"精气神备"的园林空间)。由"大"入"微"地探讨"山水城镇"景观空间的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5.
基于土地利用的荷兰风景规划及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景规划是2009年通过的《全球风景公约》中提到的一个宽泛但饱含深意的概念,是以管理、提升、保护或恢复景观为目的,进行负责任及前瞻性建议或行动制定的过程。欧洲各国在进行风景规划方面有着一定的历史和技术体系。通过分析荷兰的风景规划起源发展、规划体系以及风景规划特点,发现该核心内容主要是针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分配和完善,并以土地利用为切入点将中荷风景规划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希望风景规划在我们现有规划体系内找准位置。  相似文献   
6.
结合在广西崇左市水利电业有限公司建设变电站“两票”及“五防”管理系统的试点情况,对整合工作票管理系统、操作票管理系统、微机防误闭锁系统的统一构架进行分析和论证,提出了分区域、分层次的两票及五防系统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7.
结合2009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年会主题——融合与生长,从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名称的统一,专业教育评审制度的建立和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的建立三个方面的分析中,探讨当前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提出学科专业名称的统一是风景园林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专业教育评审制度的建立是风景园林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注册风景园林...  相似文献   
8.
情境分析和形式分析分别是对园林的外向与内向研究方法,以18世纪的扬州园林为对象,从外向和内向两个视角分析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思想观念,以及造园要素、风格样式、设计和空间。结合当时的园林发展背景及其产生的新现象和趋势、与运河密切结合的园林建设和游赏等方面的分析,探索扬州园林在特定时期的嬗变与内涵,透视其特点,以及园林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合肥市现状城市绿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简要介绍了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10年)的结构框架.并以此规划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运用生态学、城市规划学、景观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原理知识,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绿色网络系统,塑造城园交融的景观格局,优化城市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0.
“绿杨城郭”是千百年来对扬州的赞誉,延续至今,“人文、生态、宜居”成为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个性特色。面对今日风起云涌的城市化浪潮,扬州提出要永久保住城市“绿地”。2007年9月,扬州市市政府专门制定了“建立城市永久性绿地保护制度”的议案,并向社会公布。“永久”在中国的汉语中是时间上没有终止、永远的意思。保护制度明确,永久性绿化地块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或改作它用,更不得进行经营性开发,如果因为城市建设、公益性设施建设,确实需要占用绿地,要先经规划部门审查、绿化部门认定,再经过规委会同意,由市政府再报请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同时根据“谁占用谁补偿”的原则,给予绿化补偿,严格的门槛和程序确保了对绿地的刚性保护。这些绿地分布在城市的东西南北中,分别和市民的集中居住区密切相连,已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