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4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江西省2003~2011年审定的432个水稻品种的概况、抗病性、米质和产量进行了总结,对不育系及恢复系在这些品种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审定品种以三系杂交稻为主。368个杂交稻品种的选育共使用了112个不育系和297个恢复系。抗病品种有157个,优质品种有147个,高产品种有80个,抗病优质高产品种只有7个。  相似文献   
2.
优质杂交稻恒丰优珍丝苗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恒丰优珍丝苗系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以不育系"恒丰A"与恢复系"珍丝苗"配组而成的优质、抗病杂交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先后通过广东省、重庆市水稻新品种审定。对恒丰优珍丝苗的亲本特性、父母本播种错期、田间管理及"九二○"用法等关键制种技术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3.
荣丰A所配系列早杂组合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6~2010年参加江西省区试的12个荣丰A所配组合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表型值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株高、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等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结实率和穗长的变异系数较小;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简单正相关,其余6个性状与产量呈简单正相关;有效穗、株高和穗实粒数等性状对产量形成起正向直接作用,穗长、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对产量起负向直接作用。对产量形成的作用大小依次为:穗实粒数>穗总粒数>结实率>株高>有效穗>穗长>千粒重。  相似文献   
4.
文章回顾了1964—1980年杂交稻选育时的历史背景,选育经过及当时杂交稻的推广情况。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1964—1985年三系杂交稻的遗传理论问题,起初从核质互作开始,继后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王培田先生用水稻进化的观点提出了三系育性遗传问题。粳稻BT型三系选育成功,配子体雄性不育理论形成。野败型三系的配套,孢子体雄性不育的理论建立。杂交稻遗传理论的研究对加快三系的选育和杂交稻种子的提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五优301系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五丰A与恢复系R301配组育成的三系早稻迟熟新组合,2011年11月通过了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2001~2010年福建水稻品种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比较2001~2010年福建省审定152个水稻品种的育种途径、主要不育系以及审定品种的产量、抗性、品质等主要性状.结果表明:三系法杂交稻组合133个,占87.5%;二系法杂交稻组合13个,占8.6%;常规稻品种6个,占3.9%.三系法仍然是当前福建省水稻育种主要方法.146个杂交稻组合使用了55个不育系,其中三系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