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农学   7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茶叶农残问题对茶叶外贸影响极大 ,在质量检验中具有一票否决权。由于科学种茶普及力度不够 ,职工只追求当时防效、短期效益 ,滥用、乱用化学农药治虫 ,甚至选用剧毒农药治虫 ,导致茶叶中农残超标。在取得自营出口权后 ,为解决茶叶农残问题 ,决定从源头抓起 ,成立植保服务中心 ,对所属茶园全面实施统防统治 ,并陆续出台一些优惠政策 ,激励初制厂与广大职工提供优质原料 ,使解决农残问题能持续深入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3.
茶尺蠖是苏、浙、皖等省茶树上的主要害虫。因此,进行茶尺蠖种群消长规律、测报办法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在进行上述有关研究中,要正确测定田间虫量,必须首先开展研究茶尺蠖种群数量在茶园中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方法这一基础工作。为此,我们于1982年6月4—6日在十字铺茶场对茶尺蠖幼虫在茶园空间的分布型和抽样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生物防治控制病虫害是无公害茶叶生产的重要环节。1996年以来在安徽省十字铺茶场设置大面积的无公害茶叶生产、试验区,以生物防治的措施治理病虫害,增施有机肥和复合肥增强茶树生机和抗性,取得一定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兹报告十字销茶场无公害茶园和化防茶园病、虫种群数量和农药残留量的差异。1试验区概况无公害茶园,从1996年春季起禁止施用化学农药,对主要病虫害进行生物防治。以球孢白僵菌防治茶小卷叶蛾,以韦伯虫座孢菌剂防治黑刺粉虱,以茶尺蠖NPV制剂防治条尺蠖。该茶区重要病害茶云纹叶枯病4月份病情开始上升,5~6月份明…  相似文献   
5.
6.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广大茶区普遍发生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繁殖快、代数多、为害时间长(春茶后期及夏、秋茶),一般常规农药对其只有较好的短期防治效果,以致采茶期间需多次用药,既影响茶叶品质,又影响茶园生态平衡。为寻求防效好、残效期长、高度安全的新农药,我们于1997年选用扑虱灵等对二种茶树主要害虫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药剂及供试对象药剂品种:25%扑虱灵,24%万灵:美国杜邦公司生产;40%乐果:安徽繁昌农药厂分装。供试对象: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Vitis…  相似文献   
7.
茶尺蠖发生代数多、为害时间长(4~9月份),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所以一直是安徽省宣郎广茶区的重点防治害虫。多年来,出于主要依赖化学农药防治,带来了害虫抗药性增加、防治成本加大、环境被污染、天敌遭杀伤等副作  相似文献   
8.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基本特性及应用价值研究结果。EoNPV属昆虫杆状病毒属A亚组,单粒包埋型。其病毒粒子平均大小62×220nm,具有特异的肽谱、DNA内切酶谱和血清学反应特性。在动物机体及离体细胞中均未显示对非宿主昆虫和人畜的致病能力和遗传诱变效应 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EoNPV对其宿主昆虫茶尺蠖有较强的毒力和较好的防效。茶尺蠖人工饲养及EoNPV人工增殖技术的建立,及具有光保护作用的EoNPV杀虫剂剂型的成功筛选,为EoNPV实际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EoNPV作为茶尺蠖的生物控制剂,应用于茶园是有效、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Prout)是华东茶区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安徽茶园中的茶尺蠖普遍被真菌感染,经分离鉴定为圆孢虫疫霉(Erynia radieans(Brefeld)Humber et al)。它在该地区的大面积流行,有效地抑制了茶尺蠖的种群数量。本文对真菌的形态特征、精细结构、生物学特性、人工培养和引起流行病的因子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圆孢虫疫霉在茶尺蠖中的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是我国重要茶树食叶害虫之一,70年代以来在苏、浙、皖茶区和浙东茶区日渐猖獗,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及品质,促使茶树衰老甚至死亡。为降低农药残留,近年来试用茶尺蠖多角体病毒取得较好效果;但该方法的推广受病毒大量复制能力的限制,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而且该病毒的自然流行速度较慢、规模较小,抑制虫口上升能力较弱,故当前对该虫仍以化学防治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