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4篇
园艺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一、品种来源及试验经过四云二号系三明市农科所水稻育种研究室于1981年早季选用474作母本与红云33作父本进行杂交。1982年早季将杂种第二代种子分为四份,在重病点的沙县渔珠,明溪沙溪、尤溪坂面及本所试验场种植,通过四个点同时鉴定、选择,当年晚季就地倒种筛选。1983年早季将选得的239个株系分为五份,除在重病区及本所试验场种植外,另在本所进行旱病鉴定,综合五个点稻瘟病发病情况,从杂种第四代中选拔出符合育种目标的近稳定的优良单株35个,该年秋季倒砧繁殖,进行单本小区对比试验,从中选出最优株系定名为四云二号。  相似文献   
3.
影响早籼穗重的主要因素与库,源,流结构关系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超高产育种提供选择依据,对23个早籼新品系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直接影响穗重的主要因素是穗总粒数和千粒重。通过适度增加穗长来提高穗粒数;适当增加剑叶长度与宽度保证最佳叶面积,选择茎秆粗壮,节间较短的株形,以达到库,源,流三者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5.
6.
7.
对1991~2003年闽西北杂交水稻组合演变规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早季推广杂交稻面积占30%~40%,先降后升,中、晚稻以中熟杂交稻组合为主(占93%),主栽组合不占主导地位;拔尖组合比例下降,组合个数呈上升趋势,大于0.333万hm2的杂交稻组合面积大幅度减少.并对今后杂交稻育种提出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9.
分析宁化县糯薏米开发利用价值和发展糯薏米产业的现实意义,总结宁化糯薏米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1 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 福建省全年稻谷类播种面积为140.62万hm2,其中早稻面积53.67万hm2,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在闽西北山区.过去对稻谷生产只求高产,忽视优质,早籼品种的稻米品质普遍较差,曾一度在不少地方发生压库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种粮的积极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粮食市场的开放,改善早籼稻米品质,优先发展优质高产早籼在我省已日趋重要.近年来,我省许多育种工作者对优质早稻的引进、选育及开发利用做了大量工作,先后育成一批优质早稻品种,如厦门大学生物系育成的乌珍一号和佳禾系列品种,省农科院稻麦所选育的珍优一号,南平市农科所选育的大粒香、小粒香,三明市农科所选育的明选一号和三明水晶稻等,具有一定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