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气象因子对棉花产量和品级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气候因子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级的影响。结果在明,气象因素的变化曲线与皮棉单产和纤维品级的变化曲线相似。气象因子与皮棉产量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平均为0.6422.与纤维品级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为0.5558.对湖南棉花皮棉单产和纤维品红影响最大的气候因子是降雨日和日照时数,影响最小的是日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   
2.
从国外引进木槿属Furcaria级植物14个种,研究其形态分类、细胞遗传学、生物学特性、利用价值,并比较种间差异.14个种均属短日照植物,染色体基数为18.多数为四倍体(2n=72);红麻(H.cannabinus),H.surattensis和H.costatus为二倍体(2n=36),H.diversifolius为八倍体(2n=144).抗根结线虫力强的有玫瑰麻(H.sabdariffa),H.acetosella,H.surattensis等.红麻品种间植物学形态丰富,可分为29个品种类型;玫瑰麻有纤维用和食用两大类型  相似文献   
3.
试验于1984—1986年在湖南常德县进行,获得亩产皮棉113.8公斤优化方案,其理想株型的成铃模式为:密度4000株/亩;单株成铃率27%,单株成铃数16.35个;单株果节数60.6个,总果节24.24万个/亩;单铃重4.34克,衣分38~39%;亩铃数6.54万个。研究发现,栽培条件对棉株群体与个体成铃率和成铃数有明显影响,其中以密度效应最显著,氮素次之,磷、钾肥和花铃肥施氨比亦有一定影响,且各因素之间有一定程度的互作。  相似文献   
4.
在广东崖县冬播棉花中发现一些棉花“大铃套小铃”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后,往往引起烂铃,尤其是影响远缘杂交后代的结实。现将初步观察结果,简要报导如下: 从棉铃的外部形态看,凡属棉铃内生有小铃的,大铃外形显得不饱满,铃顶呈现凹陷状,铃壳较厚,吐絮不畅。铃内一般有成熟的种子,但容易烂铃,而且一般是由内向外烂。亲缘关系较远的杂交铃,大铃内一般只有胚珠,难结种子。剥开大铃,可以看见在大铃基部又长出一个小铃。小铃的铃面黄绿色,布满油腺,4—5室,基部宽,上部  相似文献   
5.
前言kundu曾指出,印度联邦的黄麻生产,通过施肥增产30%。据Gurnani,Das和Dargau的试验,氮、磷、钾对黄麻纤维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国内很多学者曾进行过许多肥料单因子试验,但大多是在一定播期,一定密度条件下进行的,而在播期与密度变化的情况下。施肥量的变化对黄麻纤维产量的影响情况如何,研究甚少。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的试验方法,研究播期、密度、氮素施用量的不同,对黄麻纤维产量形成的影响,并建立湘中黄麻高产、低耗栽培的综合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6.
在高温季节,育种工作中经常发现棉田里有败育花出现。败育花与正常花比,花形较小、花药数少、花丝短、花粉少而干瘪没有发芽力。关于非遗传型败育花产生原因,目前国内外很少见有文献报道,为了探索棉花败育花产生原因以及它的发生与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7.
氮、磷、钾对棉花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进行了三年的研究(1984~1986),建立了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二次回归模型,并由此筛选出了棉花高产、优质、低耗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施用量对皮棉产置有显著的影响,全回归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p相似文献   
8.
1984~1986年,在常德进行了棉花规范化栽培多因子综合试验,获得了亩产皮棉118公斤的优化方案。其理想株型的成铃模式为:  相似文献   
9.
10.
棉花杂种优势强,已为国内外许多科研和生产单位所证实,国内现有棉花杂种此当地推广品种产量高20%的为数很多。只是因为棉花三系没有配套,目前只限于人工制种,所以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受到了限制,不能为大面积生产所应用。在目前棉花三系还未配套之前,只有四川利用洞A和恢杂系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