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19篇
  14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2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定位施肥对砂姜黑土肥力及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砂姜黑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施肥可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及有机质含量 ,不同肥料组合间差异较大 ,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效果最佳 (但同时必须重视K素的投入 ) ,土壤速效钾仅全部施用有机肥处理有所增加 ,单施N、P化肥处理下降最多 ,至 15年后下降2 5 .8%。长期未施肥处理 (对照 )碱解氮变化最大 ,较试验前下降 2 6 .5 % ,其他养分指标变化较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产量前期不及单施化肥处理 ,中后期则反之。砂姜黑土基本生产力随种植时间延长而渐降 ,土壤对秋粮大豆或玉米的供肥能力高于小麦。  相似文献   
2.
播期播量对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研究了播期播量对小麦新品种皖麦 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皖麦 44播期弹性较大 ,10月上旬至 11月初播种均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最适播期为 10月下旬。不同的播期应采用不同的播量 ,10月上旬播种 ,基本苗 12 0万~ 2 2 5万 /hm2 ;10月中下旬播种 ,基本苗 2 2 5万~ 3 0 0万 /hm2 ;11月上旬播种 ,基本苗 3 0 0万~ 3 75万 /hm2 。皖麦 44的品质较稳定 ,对播期播量反应总体不敏感 ,主要品质指标达到或超过中筋小麦标准  相似文献   
3.
氮肥运筹对夏玉米产量及籽粒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1992年在濉溪、阜阳等地进行的田间试验结果,研究分析了氮肥不同运筹方式与夏玉米产量形成及籽粒灌浆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亩总施氮量20公斤条件下,对亩产量贡献大小顺序为苗肥>穗肥>粒肥,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大小顺序分别为苗肥>粒肥>穗肥和粒肥>苗肥>穗肥。穗肥与空秆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籽粒千粒重增长符合Logistic曲线。氮肥分三次施用有利于加大籽粒灌浆强度。总结出本试验条件下,提高粒重和产量的氮肥合理运筹方式为苗肥40%、穗肥40%、粒肥20%。  相似文献   
4.
播期与密度对皖麦44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条件下 ,播期对弱春性品种皖麦 44成熟期的影响最大限度将不超过 5d ,适期 ( 10 2 0~ 10 2 7)播种进入越冬期间 ( 0 1 17)的积温 5 2 0 .4~ 43 1.6℃ ,单株分蘖 3 .6~ 2 .8个 ,主茎叶龄 5 .1~ 5 .6,穗分化进入二棱初~二棱中期。干物质积累量随播期推迟而减少 ,以适期播种的居多 ,达到 160 15 .5~ 15 65 1.0kg/hm2 。叶面积系数随播期的推迟和播量的减少而逐渐变小 ,以适期播种最大 ,抽穗期达到 7.13~ 6.88。随播期推迟 ,成熟期株高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安徽沿淮地区稻茬小麦生产现状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在分析沿淮地区稻茬麦产量低而不稳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调整品种布局;增施有机肥,科学施用氮磷钾化肥;提高整地质量,推广机条播;防涝除渍;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晚播麦应走主茎成穗为主的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6.
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皖麦 44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单位面积穗数是皖麦 44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在稳定穗粒数的同时 ,增加穗数 ,提高千粒重 ,是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并结合栽培研究提出皖麦 44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小麦干旱寄种技术的可行性与增产效应.结果表明萌动发芽的小麦种子在干旱的砂姜黑土内,断水40d,出苗率仍可达到73.4%~85.4%;寄种小麦的增产效果取决于供水时间,在断水40d内,供水时间愈晚,增产效果愈加明显,寄种20d,增产幅度达6.8%.  相似文献   
8.
为给安徽淮北地区小麦安全生产提供指导,以当地主栽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小麦植株对低温胁迫的响应,结合自然低温下田间冻害情况及产量表现等,对主栽品种的抗寒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返青期-12℃以下时品种的抗寒性急剧下降;播期间小麦植株的抗寒性表现为:晚播>适播>早播;电解质渗出率均随温度的降低逐渐增大;地域间抗寒性差异明显;不同区域育成品种抗寒性强弱表现为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筛选出一批抗寒高产品种,如‘良星66’、‘山农20’、‘济麦22’、‘烟农19’等,可作为安徽淮北地区早播条件下种植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9.
密度与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纹枯病发病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运筹2个栽培因子对小麦纹枯病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拔节期施氮比例对小麦纹枯病及产量均有一定的调节效应。降低基本苗、提高追氮比例均能降低纹枯病发病指数,降低密度减轻纹枯病发病程度的效果优于提高追氮比例。但栽培因子对纹枯病的控制和小麦高产并不是完全同步的。生产上既要通过控制基本苗和基施氮肥比例来减轻纹枯病危害,又要使栽培因子有利于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发挥。文中还以高产和控病并重为条件,提出了控制该病发生程度的高产栽培技术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适合淮北地区种植的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小麦品种。[方法]于2006~2007和2007~2008年2个年度田间试验中分别对26个小麦供试品种的产量性状、分蘖特性、养分吸收特性及部分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26个小麦供试品种中,烟农19、皖麦52和周麦18是适合淮北地区种植的具有超高产(9000kg/hm2)潜力的小麦品种。对各品种的生理特性分析发现,超高产小麦品种的茎蘖数为1300万~1500万/hm2;在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较其他品种多;返青前,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其他品种无显著差异,但返青后则高于其他品种;超高产小麦品种形成100kg籽粒所消耗的N和P2O5量较其他品种多,而消耗的K2O量较其他品种少。[结论]该研究为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及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