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5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9月份采收的苦丁茶树种子为材料,进行促后熟、发芽研究的结果表明:破壳、外源激素处理对发芽无促进作用;低温贮藏促进胚乳吸收.2%蔗糖溶液处理种子,能提早发芽3~4个月,但播种时,须将种子浅埋于细土中,否则将影响出苗率.  相似文献   
2.
苦丁茶树短穗扦插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季节,苦丁茶树插穗最适发根的土壤条件不尽相同,秋季扦插以A1类土壤较好,夏季扦插以A2类土壤较好,这时克服一年中不同季节发根快慢不一致等问题有重要意义.同一枝条中以中段插穗发根最快,插穗以留2叶并剪叶112~1/3为宜.母树树龄愈短,剪取的插穗愈易发根;同一植株上,自根颈部附近发出的枝条剪穗,其发根速度较自上部枝条剪穗的快,这为苦丁茶树“超短穗”扦插提供了理论依据.生根剂B2对插穗发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要注意使用的浓度和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茶树组织培养中,采用种子子叶柄为材料,分化形成大量胚状体。胚性细胞团和植株再生的方法和结果。并筛选出了加速小苗生长和发根培养的较理想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改进蒽酮法测定茶叶中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是衡量茶叶品质水平的重要理化指标。然而,以前各种茶叶文献介绍的蒽酮法检测效果不理想,平行样间的误差较大,致使分析工作者对试验样茶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测定后难以进行统计分析或不能采用测定结果。为此,本文对蒽酮法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找出了文献方法稳定性差及误差大的根本原因,并对其进行了改进,摸索了最佳的蒽酮试剂、显色剂用量、最佳反应时间以及样品的净化处理方法;同时,对蒽酮法和改进蒽酮法进行了误差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改进蒽酮法对茶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茶树叶片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MS培养基附加以不同激素的种类及浓度的组合配比,探讨茶树叶片组织培养中对愈伤组织、胚状体、芽和小植株分化的能力。结果表明,连续用7、8号两组培养基作继代培养,新形成的愈伤组织都具有分化芽的能力。当这种愈伤组织转移到4号培养基上培养,可获得胚状体或胚性细胞团的分化,进而形成正常芽和苗。若将上述新形成的愈伤组织转移到9号培养基上培养,可使芽体有根的分化,从而得到健壮苗株。说明茶树叶片的组织培养中诱导愈伤组织,分化胚状体和小植株的形成所需要的外源激素的种类组合及浓度配比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茶籽下胚轴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国内外利用茶树种子的某些组织或器官作外植体,进行培养,诱导、分化植株的研究进展很快。吴振铎(1976)、颜慕勤等(1983)、加藤美知代(1986)以子叶为外植体进行培养,通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胚状体,获得了植株。中村顺行(1985)培养子叶胚,也获得了植株。刘德华(1987)以子叶柄为外植体,直接诱导了芽的分化,获得了植株。但用茶籽下胚轴作材料,诱导分化植株的研究,国内外未见报导。本研究以下胚轴为外植体,  相似文献   
7.
茶子叶柄下胚轴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苦丁茶树微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