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19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2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85年对原产浙江省的2,(?)多个水稻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进行了形态,农艺性状鉴定,抗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白背飞虱鉴定,晚粳抽穗开花期抗寒性鉴定以及稻米主要品质测定。根据试验结果整理归并为1,940个品种,并就重要农艺性状、抗病虫、抗寒鉴定以及米质测定结果,分类进行性状检索,提出一些可供水稻育种利用的优良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一、水稻遗传资源研究的组织概况全球性稻种资源的搜集、鉴定、保存和分发既是国际水稻所的主要研究任务之一,也是该所进行全球稻种资源服务的重要内容。因此,该所自1960年建所起就很重视世界水稻种质的搜集研究和保存。起初,水稻遗传资源课题设置在植物育种系。为了确保已搜集的世界水稻种质的保存与利用,1977年底由日本政府和亚洲开发银行捐助210万美元建成了水稻遗传资源实验室。该室除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水稻的异交率,于1983—1984年调查分析了435份国内外栽培稻种的柱头外露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和产地的栽培稻种间柱头外露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依其平均数,外露率的高低,籼稻高于粳稻(1983年和1984年的观察品种分别为19.85%、5.91%和19.34%、7.61%);陆稻高于水稻(18.76%、11.24%和30.52%、5.34%);云南高原粳高于太湖粳(25.2%,3.25%). 影响柱头外露的主要性状有三类,即柱头特性、小穗特性和开颖角.前两者包括开花时柱头的向外弯曲程度,雌蕊总长,柱头分枝数,小穗长、宽、厚、长宽比等.稃毛和芒长可以作为反映柱头外露性的间接指标.不同类型和产地的栽培稻种柱头外露率的差异以及影响柱头外露的主要性状表明,柱头外露率的高低与稻种的起源和进化之间表现为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4.
国际水稻种质资源会议(1990 Rice Ge m-plasm Workshop)于1990年5月10—12日在菲律宾国际水稻所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菲律宾、泰国、巴西、美国、英国、印度、日本、巴基斯坦、中国等17个国家,共44人。国际热带农业研究中心和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南亚办事处也派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的内容主要分为四大部分:(1)汇报各国和国际的水稻资源收集情况,研究今后设想;(2)座谈水稻资源保存暨基因库的管理;(3)研究水稻遗传资源网;(4)讨论水稻资源的资料管理。会议的主要结论有:  相似文献   
5.
发刊词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稻种资源的考察收集,形态农艺性状鉴定、分类与编目, 抗重要病虫和冷、旱、盐等鉴定和米质测定,种质保存,种质性状资料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明显进展。至1990年底, 已编入国家稻种资源目录的品种和材料共61 355份,其中52 129份种质的种子已进人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建立了两个国家野生稻保存圃,入圃野生稻材料5 000余份,为我国稻种资源的深入研究与分发利用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1973年我国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1976年起广泛应用于生产,使我国水稻单产增加20%左右,1975年育成粳型杂交稻组合,一般比当地推广良种增产10~20%。但是,由于迄今为止所利用的杂交组合都是通过品种间杂交育成,而品种间杂种优势是有限的,因此,近年来新育成的杂交组合增产幅  相似文献   
8.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近代作物育种科学的发展以及其它种稻技术的改进,世界水稻单产和总产不断提高。我国在五十年代中后期最先育成矮脚南特、广场矮和珍珠矮等第一批矮秆良种,使水稻单产由四、五百斤提高到六、七百斤,这一成就主要是成功地利用矮子占等遗传资源而获得的。七十年代我国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原理,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并大面积推广种植优势强的籼型杂交稻组合,取得重大经济效益,这是成功地利用广  相似文献   
9.
浙江地方籼稻资源核心样品的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核心样品是指以最少数量的种质资源材料,代表一个作物种及其近缘野生种最大限度的遗传多样性,它可以有效地提高种质库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便于种质库管理。本研究以480份地方籼稻资源为材料,设计10种核心样品的构建方案。通过研究17个数一状、5个质量性状的变化,评价核心样品的不同构建方法,以建立浙江2稻资源的核心样品。另外还对两种核心样品规模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籼粳交(Lemont×特青)构建的一套包括265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F14)的株高、生育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10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株高和有效穗以外,8个农艺性状在双亲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性状在RIL群体中呈连续变异,分布频率大致接近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单株产量与结实率、粒数和株高呈极显著相关;除千粒重外,所有性状均与株高具有相关性。对单株产量作用大的性状依次为结实率、有效穗、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这4个性状解释了单株产量90.7%的变异。另外还对6份优良株系进行了评价。这些结果可为水稻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分析提供有用的信息,也为水稻育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